盆腔肿瘤是否可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手术情况包括肿瘤为良性(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及恶性但有手术机会(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可手术情况包括肿瘤广泛转移(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及患者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
一、可手术的情况
1.肿瘤性质为良性
若盆腔肿瘤经检查明确为良性,如盆腔子宫肌瘤等,一般具备手术指征。对于年轻女性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可根据肌瘤情况选择肌瘤剔除术;对于无生育需求且肌瘤较大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从临床数据来看,多数良性盆腔肿瘤通过手术切除能够达到治愈目的,且术后复发几率相对较低。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通常优于老年患者。但这不是绝对禁忌,老年患者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能够耐受手术,也可考虑手术。例如,老年女性患有较小的良性卵巢囊肿,若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切除是可行的治疗方式。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手术预后,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手术前应建议患者尽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等,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预后。
病史:若患者既往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手术相对更安全。若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需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以降低手术相关感染等风险。
2.肿瘤性质为恶性但有手术机会
对于早期恶性盆腔肿瘤,如早期子宫内膜癌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病灶,必要时还可能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操作。研究表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
年龄因素:年轻的恶性盆腔肿瘤患者,在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后,若有手术机会也可考虑手术。但需要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性及相关风险。例如,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生活方式:同样,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术前应劝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病史: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以降低手术中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若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在术前评估肺功能,必要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二、不可手术的情况
1.肿瘤广泛转移
当盆腔肿瘤出现远处广泛转移,如转移至肝脏、肺部等重要脏器,且转移病灶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时,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此时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反而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加重身体负担。
年龄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若肿瘤已广泛转移,手术风险通常较高,手术获益可能较小,多倾向于采取保守治疗等方式。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降低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所以更不适合进行手术。
病史:老年患者若本身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衰、肾衰等,手术风险极高,也不适合手术治疗。
2.患者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一些患者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合并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如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等,无法耐受手术的创伤。例如,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急性加重期,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脏疾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手术风险极大,不宜手术。
年龄因素:对于高龄且一般状况极差的患者,手术风险远远超过可能获得的收益,不建议手术。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患者一般状况进一步恶化,增加手术风险。
病史:有严重基础病史且病情处于终末期的患者,手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