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是多种眼底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其常见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损伤)、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血压高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视网膜静脉阻塞(静脉血流受阻致血管破裂出血)、外伤(眼部受外力撞击致血管损伤);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出血量不同影响程度异)、眼前黑影飘动(血液在玻璃体腔时)、视物变形(出血影响黄斑区);分类有视网膜前出血(血液积聚在视网膜前间隙)、玻璃体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致视力影响更明显)、视网膜内出血(血液局限于视网膜内层);诊断方法靠眼底检查(直接观察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注入荧光素观察血管情况);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如控血糖、稳血压等)、激光治疗(封闭渗漏或异常血管)、手术治疗(玻璃体出血严重等时);特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定期查眼底,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药控血压,儿童眼部受伤后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定义
眼底出血是指视网膜血管破裂或血液成分异常致使血液渗漏至眼底组织的病理状况,是多种眼底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二、常见原因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视网膜血管,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这与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病程较长且血糖波动大者更易出现。
2.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升高,会使视网膜血管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受损、破裂出血,血压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眼底出血风险更高。
3.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血流受阻,造成血管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血管破裂出血,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罹患此类疾病。
4.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直接损伤眼底血管导致出血,儿童或从事高风险职业人群(如运动员等)外伤后需警惕眼底出血。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出血量不同视力受影响程度各异,少量出血时视力可能轻度下降,大量出血时视力可明显下降甚至骤降。
2.眼前黑影飘动:血液在玻璃体腔内时,患者可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类似蚊蝇飞舞。
3.视物变形:若出血影响黄斑区,患者可出现视物扭曲、变形等情况。
四、分类
1.视网膜前出血:血液积聚在视网膜前间隙,表现为眼底特定区域的红色隆起。
2.玻璃体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患者视力受影响更明显,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混浊。
3.视网膜内出血:血液局限于视网膜内层,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内点状、斑片状出血灶。
五、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血管等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部位。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通过向血管内注入荧光素,观察眼底血管荧光渗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出血原因及范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常依赖此检查。
六、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需平稳控制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改善循环等治疗。
2.激光治疗:对于某些眼底病变导致的出血,可采用激光光凝封闭渗漏或异常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一定阶段时可进行激光治疗。
3.手术治疗:当玻璃体出血严重且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可能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干预,因为高血糖持续存在会不断加重视网膜血管损伤,增加眼底出血风险。
2.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视网膜血管造成损害,日常应监测血压,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儿童:外伤是儿童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若儿童眼部受伤后出现视力异常、眼前黑影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儿童眼部结构相对娇嫩,外伤后更应谨慎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