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需从多方面护理,包括保证休息与提供适宜环境,合理进行饮食护理,做好呕吐与腹泻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以及开展心理护理。休息与环境要保证充足休息、适宜温湿度并考虑特殊人群;饮食急性期暂禁食后逐步过渡,特殊人群有饮食注意;呕吐要防误吸、清呕吐物并记录,腹泻要清洁肛周、补水电解质;观察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进行心理安抚。
一、休息与环境护理
1.休息方面:急性胃肠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建议休息7-8小时以上,儿童可能需要更多休息时间,年龄越小休息需求相对越多,比如婴幼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环境来说,要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较为合适,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放松,促进身体恢复。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要营造温馨、无刺激的休息环境,避免过于嘈杂的声音影响其休息;对于老年人,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过低,防止因着凉加重病情,同时环境要整洁、通风良好。
二、饮食护理
1.急性期饮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暂时禁食,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一般禁食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定,通常数小时到12小时左右。之后可以先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等,每次量不宜过多,可少量多次饮用。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蒸蛋羹等,然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在选择食物时要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负担。
2.特殊人群饮食注意:儿童急性胃肠炎时,饮食过渡要更加循序渐进,因为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如婴儿腹泻时,若正在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婴儿腹泻加重的食物;老年人急性胃肠炎时,要注意饮食的软烂程度,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要易于消化吸收,防止因消化不良导致病情反复。
三、呕吐与腹泻护理
1.呕吐护理:当患者出现呕吐时,要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呕吐物要及时清理,保持周围环境清洁。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如呕吐物是黄色胆汁样还是带有血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2.腹泻护理:要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然后涂抹适量的护臀膏,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对于腹泻次数较多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让患者口服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腹泻,更要密切关注肛周皮肤情况,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腹泻频繁时更容易出现肛周问题。
四、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急性胃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若体温超过38.5℃,要注意物理降温等措施。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更要频繁监测体温变化。脉搏和呼吸也要注意频率和节律,血压在病情较重时可能会出现变化,如脱水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
2.症状变化观察:观察患者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如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有改变,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等有无变化。如果患者症状加重,如腹痛剧烈、腹泻频繁伴有大量水样便、呕吐不止等,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急性胃肠炎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比如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发展过程以及一般的转归情况,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患儿,所以要同时安抚家长情绪,让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陪伴患儿,给患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