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稳定期需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药物治疗,配合呼吸、运动训练和营养支持;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氧疗,严重时机械通气;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避免危险因素,谨慎选药;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妊娠期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适度康复。
一、稳定期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无论何时戒烟都对患者有益,可显著改善预后。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包括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
糖皮质激素:对于FEV<50%预计值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患者,可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能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祛痰药:对于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增加痰液分泌量,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
3.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改善通气。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进行适宜的运动,如步行、慢跑、踏车等,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应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必要时给予营养补充剂,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等感染,应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针对性地选择抗感染药物。
其他原因如空气污染、气胸等也可能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需进行相应排查。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按需增加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如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必要时可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急性加重的病程,改善肺功能(FEV)和症状,常用药物如泼尼松,一般疗程5-10天。
抗感染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体情况选择抗感染药物。如考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等;对于重度或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
3.氧疗
纠正低氧血症,一般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方式。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吸氧,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呼吸衰竭的程度来选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慢阻肺: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应避免儿童接触危险因素,如二手烟等。在治疗上,药物选择需谨慎,尽量选用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2.老年慢阻肺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康复治疗应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调整运动强度和训练方式,营养支持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情况。
3.妊娠期慢阻肺患者:妊娠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确保母婴的氧供。在康复治疗方面,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呼吸训练等,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