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与支气管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上呼吸道感染是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发病部位在上呼吸道,症状多样,儿童和老年人表现有特点,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等有相应变化,细菌感染时不同,影像学无明显异常,治疗以对症为主;支气管炎发病部位在支气管,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先有上感症状后咳嗽等,慢性有长期咳嗽咳痰等,血常规和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急性对症及有感染用抗生素,慢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重点不同,老年人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发病部位在上呼吸道,病原体多为病毒,少数为细菌。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通常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比如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罹患。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支气管,通常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年龄分布上各年龄段皆可发生,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烟草对支气管黏膜的损伤,患支气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表现多样:普通感冒型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等,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部分患者还可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病程较短,通常1-3天症状开始缓解,1周左右痊愈。
不同人群表现特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起病较急,全身症状相对突出,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甚至发生惊厥,而胃肠道症状较为明显,如呕吐、腹泻等;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对不典型,常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表现。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以后逐渐有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可持续3-5天,伴有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脓痰。
慢性支气管炎:缓慢起病,病程长,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寒冷季节病情易加重,病情迁延不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老年人由于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慢性支气管炎更容易导致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三、辅助检查区别
血常规: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核左移现象。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同上述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影像学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无明显影像学异常。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并发肺气肿时可见肺野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等肺气肿表现。
四、治疗原则不同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当体温过高时需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时可用镇咳药物,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物,伴有喘息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有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抗生素。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平喘为主;缓解期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