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般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患基础疾病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需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有相应温馨提示,包括减少外出、戴口罩、注意卫生、遵医嘱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一般人群中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各年龄段人群均有一定易感性。一般来说,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该病毒,但总体而言,并没有特定的单一年龄段人群绝对更容易感染,只是一些因素会影响感染风险。例如,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与病毒接触时,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受到感染,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在于暴露风险等因素。
二、特定人群需重点关注感染风险
(一)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研究表明,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脏器功能衰退,身体的免疫防御机制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应对病毒的侵袭。例如,一项针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感染后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体。
(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如艾滋病等)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发生重症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使得病毒更容易在体内复制和引发更严重的病理变化。比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肺部原本就存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感染病毒后会进一步加重肺部的损伤。
(三)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
在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由于日常接触患者的机会较多,包括可能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所以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他们在工作中需要进行诊疗操作、护理患者等,容易暴露于病毒环境中。例如,医护人员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因为这些操作可能产生含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等。
三、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一)儿童
儿童虽然普遍易感,但家长应尽量减少儿童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外出,要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良好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另外,要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儿童的接触史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需要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在家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三)基础疾病患者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确保基础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症状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且在就医时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四)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防护规范,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在接触患者前后要严格进行手卫生。单位要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防护条件和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防护操作流程。同时,工作人员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感染症状,要立即停止工作,进行隔离和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