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幽门狭窄主要通过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术前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进行营养支持,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和饮食护理,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有其特殊护理要点,如早产儿需更谨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注意保暖,低体重儿营养支持精细且要预防感染。
一、手术治疗
1.幽门环肌切开术
适用情况:这是先天性幽门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患儿都适用。一般在明确诊断后,若患儿一般情况允许,就可考虑进行该手术。
手术原理:通过切开幽门的环肌,使幽门管通畅,从而缓解呕吐等症状。手术可以经腹腔进行,也有经腹腔镜的微创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儿,手术操作需精细调整,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效果。例如,对于新生儿,要特别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额外损伤,同时要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身体机能等调整手术方案。
二、术前准备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原因:由于患儿长期呕吐,会导致大量的胃液丢失,进而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这会影响患儿的心脏、神经等系统功能,所以术前需要积极纠正。
具体措施:根据患儿的电解质检查结果,静脉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要严格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因为他们的生理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例如,对于存在低钾血症的患儿,补充氯化钾时要缓慢静脉滴注,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肌张力等情况,防止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2.营养支持
目的:保证患儿在手术前有一定的营养储备,提高手术耐受性。
方式:对于能进食的患儿,可给予少量多次的母乳喂养或合适的配方奶喂养;对于不能进食或呕吐严重的患儿,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鼻饲时要注意喂养的温度、速度,避免引起患儿呕吐,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鼻饲管,确保喂养的安全和有效。例如,对于月龄较小的婴儿,鼻饲的奶液温度应接近体温,速度要缓慢,一般每分钟数毫升,并且要定期检查鼻饲管的位置,防止误入气管。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体位:患儿术后一般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新生儿,要特别注意头部的固定和体位的舒适,避免频繁翻动患儿。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早期,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术后要每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饮食护理
进食时间:一般术后6-12小时可开始少量喂水,若患儿无呕吐等不适,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开始进食的时间和喂养量要根据其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新生儿,开始喂水的量一般为1-2ml,然后逐渐增加。
喂养方式:喂养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喂养过多引起呕吐。喂奶后要将患儿竖起拍背,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呕吐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喂养后的反应,如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考虑
1.早产儿
特点: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先天性幽门狭窄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其体温调节能力差,水电解质平衡更容易紊乱,所以在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时要更加谨慎,补液速度要更慢,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术后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暖,维持体温稳定,因为体温不稳定可能影响患儿的消化功能和整体恢复。例如,要将早产儿放置在合适的暖箱中,保持箱内温度稳定在30-33℃左右,并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温。
2.低体重儿
护理要点:低体重儿的营养支持要更加精细,鼻饲时要严格按照低体重儿的喂养标准进行,奶液的浓度、量等都要根据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在术后护理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低体重儿的免疫力相对较低,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护理操作前后要洗手,保持患儿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