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与扁桃体在解剖位置、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儿童是高发人群,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成人也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考虑全身健康状况。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多因鼻咽部炎症刺激增生肥大,儿童多见,可致鼻塞、打鼾等;扁桃体常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因反复炎症肥大,青少年多见,有咽部异物感等表现;检查分别用鼻内镜等和口咽部检查;治疗腺样体肥大轻时保守,严重手术;扁桃体肥大轻时保守,反复炎症等手术。
病因方面
腺样体肥大:多与鼻咽部反复炎症刺激有关,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患上述疾病,所以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更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腺样体可逐渐萎缩,但也有部分会持续肥大影响呼吸等功能。
扁桃体肥大:主要病因也是反复的扁桃体炎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使扁桃体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导致扁桃体间质内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引起扁桃体肥大。青少年时期扁桃体仍较活跃,是扁桃体炎的高发年龄段,所以此阶段扁桃体肥大相对多见。
临床表现差异
腺样体肥大:儿童常见症状有鼻塞,因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可导致鼻塞,进而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时可出现打鼾,严重时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还可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症状,如耳闷、听力下降等,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功能所致。
扁桃体肥大: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尤其是在扁桃体肥大较明显时,患者会感觉咽部有东西堵着。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影响进食;还可出现反复咽痛,多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每次发作时咽痛较剧烈。扁桃体肥大也可导致睡眠时打鼾,严重时同样可能出现呼吸暂停,但相对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其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检查方法差异
腺样体肥大: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鼻咽部腺样体的大小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鼻咽部侧位X线片或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扁桃体肥大:通过口咽部检查即可看到扁桃体的大小,一般采用扁桃体大小分度法,如Ⅰ度肥大: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中线;Ⅲ度肥大:扁桃体达到或超过中线。同时可观察扁桃体表面有无充血、分泌物等情况。
治疗原则差异
腺样体肥大:如果是儿童患者,症状较轻时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积极治疗鼻咽部炎症,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局部炎症水肿,改善鼻塞等症状。但如果腺样体肥大严重,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生长发育,或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有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
扁桃体肥大:同样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漱液漱口,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扁桃体炎发作次数等。如果扁桃体肥大导致反复扁桃体炎,每年发作7-8次及以上,或引起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全身并发症,一般在炎症控制后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于儿童患者,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前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如术前要帮助儿童放松心情,术后要注意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手术部位,同时要观察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对于成人患者,也要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对治疗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