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有消化系统、全身及其他伴随等多方面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泻(次数多、性状多样,不同病因有差异,儿童腹泻易脱水)、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进食可加重,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腹胀(与肠道蠕动紊乱、气体积聚等有关,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易出现);全身症状有乏力(长期腹泻腹痛致营养丢失、慢性消耗)、消瘦(病情长未控致吸收不良、负氮平衡)、发热(部分患者有,感染重时可中度或高热,老年人发热不典型);其他伴随症状有食欲不振(胃肠不适致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肠道炎症刺激神经致胃肠蠕动紊乱时出现,婴幼儿易致脱水等并发症)。
一、消化系统症状
(一)腹泻
是慢性肠炎常见症状之一。多数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肠炎腹泻特点有所差异,例如感染性慢性肠炎可能伴有脓血便,这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病原体侵袭,出现炎症、渗出、坏死等病理改变,使得粪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而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肠炎,腹泻可能以稀水样便为主,这与肠道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等有关。年龄方面,儿童由于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慢性肠炎导致的腹泻可能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二)腹痛
慢性肠炎患者常伴有腹痛症状,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脐周较为常见。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能会诱发腹痛加重,这是因为进食后胃肠道蠕动增加,刺激病变的肠道黏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的部位和程度,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年患者可能能更清晰地描述腹痛的性质和规律。
(三)腹胀
患者可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气体积聚等有关。肠道内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都会导致腹胀。例如,慢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可能失调,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有害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更多气体,从而引起腹胀。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
二、全身症状
(一)乏力
由于慢性肠炎患者长期腹泻、腹痛等,身体营养物质丢失,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从而导致患者感到乏力。患者会感觉体力不支,活动耐力下降。对于儿童来说,长期乏力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而慢性肠炎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会影响能量的获取。
(二)消瘦
如果慢性肠炎病情较长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会出现消瘦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道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导致体重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消瘦可能会影响其身高增长等生长指标,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慢性肠炎以改善营养状况。
(三)发热
部分慢性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但如果是感染性慢性肠炎且感染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中度发热甚至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感染肠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
三、其他伴随症状
(一)食欲不振
慢性肠炎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因为胃肠道不适,影响了患者的消化功能和食欲。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儿童如果长期食欲不振,会影响营养的摄入,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家长需要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尽量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二)恶心、呕吐
少数慢性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当肠道炎症刺激到胃肠道的神经,引起胃肠蠕动紊乱时容易发生。例如,炎症累及胃部周围的肠道,反射性引起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对于婴幼儿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