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引起原因分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过敏反应(花粉、化妆品、药物过敏)和物理刺激(异物、紫外线刺激)。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引起红眼病的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接触传播,例如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就可能被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红眼病的风险增加。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与他人接触频繁,更容易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患上红眼病。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导致红眼病。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自身抵抗力可能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而引发红眼病。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也较易感染肺炎链球菌而出现红眼病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也是红眼病的常见原因。该细菌在儿童中的感染较为常见,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当儿童接触到携带流感嗜血杆菌的传染源时,就容易引发眼部感染,出现红眼病的相关症状,如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
2.病毒感染
腺病毒:腺病毒是引起红眼病的主要病毒之一。腺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直接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与患者握手后不洗手又触摸眼睛等。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场所,腺病毒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导致集体发病。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腺病毒,但儿童由于接触机会多,感染概率相对较高。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患者眼部红肿明显,分泌物可能呈水样。
肠道病毒:某些肠道病毒也可引起红眼病,如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然后再传播到眼部。例如,儿童如果接触了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然后用手揉眼睛,就可能引发眼部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对于预防肠道病毒引起的红眼病非常重要。
二、非感染因素
1.过敏反应
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空气中存在大量花粉。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到花粉后,可能引发眼部的过敏反应,导致红眼病。儿童如果属于过敏体质,在花粉季节外出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眼镜等,就容易因花粉过敏而出现眼睛红肿、瘙痒等红眼病样症状。
化妆品过敏:一些人使用不合适的眼部化妆品,如眼影、睫毛膏等,可能会引起眼部过敏。对于女性来说,使用化妆品不当是导致眼部过敏引发红眼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年轻女性由于使用化妆品较为频繁,风险相对较高。使用了不合格或不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品后,眼部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眼睛红肿、发痒等类似红眼病的症状。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眼部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红眼病。例如,一些抗生素眼药水可能会引起过敏。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在使用新的眼药水时需要格外谨慎。老年人由于可能患有多种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发生药物过敏引发红眼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眼睛红肿等症状,需要考虑药物过敏的可能。
2.物理刺激
异物刺激:灰尘、沙粒等异物进入眼睛,会引起眼部的刺激反应,导致红眼病样表现。儿童在户外活动时,如在沙滩、工地等环境中,更容易有异物进入眼睛的情况。当异物进入眼睛后,眼睛会出现红肿、疼痛、流泪等症状,类似于红眼病。
紫外线刺激: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如在高原地区没有做好眼部防护,或者进行电焊作业时不佩戴防护眼镜,都可能导致眼部受到紫外线刺激,引发红眼病样的炎症反应。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农民、建筑工人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更容易受到紫外线刺激而患上红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