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肺病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的疾病,病因主要是粉尘暴露,发病机制与硅尘破坏巨噬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等有关,临床表现有早晚期不同症状和体征,诊断靠职业史等采集、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治疗无根治法,对症处理且脱离粉尘环境,预防需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护。
一、矽肺病的定义
矽肺病又称硅沉着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二、病因
(一)粉尘暴露
职业因素:在矿山开采、隧道开凿、采石场作业、建材加工等行业中,工人长时间接触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如在石英脉的开采过程中,矿工会频繁吸入高浓度的含硅粉尘。据相关职业卫生调查,长期在粉尘浓度超标的环境中工作,矽肺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生活环境因素:个别生活在高硅地质环境长期接触硅尘的人群,也可能因长期吸入少量硅尘而逐渐发病,但相对职业暴露人群,其发病概率较低。
三、发病机制
当人体吸入硅尘后,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硅尘,硅尘会破坏巨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多种水解酶,进而损伤细胞,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会释放出更多的致纤维化因子,激活成纤维细胞,促使其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在肺部形成纤维化结节。同时,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进一步加重肺部的纤维化进程。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症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咳痰量一般较少,偶尔可咳出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咳痰会逐渐加重,痰量增多,可能出现脓性痰。气短症状会逐渐明显,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感到气短,还可能伴有胸痛,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二)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呼吸音减低,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绀、杵状指(趾)等表现。
五、诊断
(一)职业史和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包括从事的职业、工作年限、工作环境中粉尘接触情况等,同时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矽肺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早期矽肺病患者的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逐渐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小阴影,随着病情进展,小阴影会增多、增大,并可融合成大阴影。
CT检查:对于早期矽肺病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够发现肺部更细微的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矽肺病以及鉴别诊断其他肺部疾病。
(三)肺功能检查
矽肺病患者会出现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下降,肺弥散功能也会减退,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程度。
六、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目前对于矽肺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延缓病情进展。例如,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等治疗。同时,患者需要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二)预防
职业防护:在粉尘作业的行业中,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如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的产生和飞扬;加强通风措施,降低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工人必须佩戴有效的防尘口罩,如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面罩等,以减少硅尘的吸入。
健康监护:对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矽肺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已确诊的矽肺病患者,要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