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怕冷与呼吸功能受损致热量散失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有关,应对可从保暖、增强机体抵抗力入手,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要严保暖、关注状况等,合并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基础疾病并综合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存在气道狭窄、气流受限等呼吸功能障碍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呼吸产生的热量有一定的维持体温作用,而慢阻肺患者由于通气和换气功能异常,机体耗氧量增加,同时呼吸做功增大,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并且肺脏在气体交换过程中对体温调节相关的功能也受到影响,使得身体向外界散失热量的速度加快,从而更容易怕冷。例如,慢阻肺患者在运动时,相较于正常人,会更快出现体温相对降低的感觉。
机体免疫力下降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的炎症状态会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等,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低下使得患者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寒冷环境的影响而感觉怕冷。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这进一步印证了免疫力下降与患者怕冷之间的关联。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
很多慢阻肺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合并冠心病时,心脏的供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身体末梢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而身体末梢部位是体温散失相对较快的地方,血液供应不足就会使得患者更容易怕冷。另外,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机体产热的作用,其分泌减少会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从而出现怕冷的表现。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保暖方面
衣物穿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如棉质、羽绒材质的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脚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相对更容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且散热快。例如,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比较合适,可以使用空调、电暖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但要注意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等,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增强机体抵抗力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抵抗力。例如,每天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多吃菠菜、苹果等。
适度运动:在病情稳定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机体的耐力和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慢走,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寒冷的耐受能力更差,更要严格做好保暖措施,并且要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同时,在营养补充方面要更加注重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摄入,如将肉类做成软烂的肉粥等。
儿童患者(若有):儿童慢阻肺相对较少见,但一旦患病,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寒冷更敏感。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保暖,衣物选择要轻柔舒适保暖,居住环境温度要适宜且空气要流通但避免冷风直吹儿童。在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温和运动方式,如在室内进行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等,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发育和抵抗力提升。
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患者,除了针对慢阻肺进行上述处理外,还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比如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甲状腺疾病,以改善怕冷等相关症状。同时,在保暖和运动等方面要更加谨慎,遵循基础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来进行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