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特点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及人群不同而异,全身症状有轻重度之分,局部有下腹痛、分泌物增多、异常出血等表现,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全身症状
轻度感染: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低热表现,体温可在37.5℃-38℃左右,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处于较轻状态时,机体的炎性反应尚未引起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所以体温升高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度的全身不适。
重度感染: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甚至可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这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引起较为强烈的全身炎性反应,导致体温明显升高,出现寒战等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因为高热等全身反应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进食意愿降低。
二、局部症状
下腹部疼痛
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及神经,导致持续的疼痛感觉,而活动或性交时会进一步刺激盆腔组织,加重疼痛。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炎症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患者表现为隐痛,有的则为较为剧烈的胀痛等。
疼痛范围:疼痛可局限于下腹部一侧或两侧,也可整个下腹部均有疼痛。如果是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单侧附件炎症,多表现为单侧下腹部疼痛;而如果是盆腔腹膜炎等累及整个盆腔的炎症,则可出现整个下腹部的疼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量较平时增多,质地可呈脓性、黏液脓性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宫颈管、子宫内膜及阴道等部位的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炎性细胞等浸润也会导致分泌物成分改变。例如,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有较严重的细菌感染,黏液脓性分泌物可能与衣原体等感染相关。
异常阴道出血
经期延长:患者月经经期可延长,超出正常的3-7天,可达7天以上。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过程,导致经期延长。
非经期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非经期的阴道出血,如性交后出血、两次月经之间的出血等。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宫颈、阴道等部位的组织变得脆弱,在受到刺激时容易出血,或者炎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不规则出血。
三、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差异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例如,盆腔炎可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等,导致不孕不育。这是因为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及运送受精卵的重要通道,炎症造成的输卵管病变会阻碍受孕过程。同时,盆腔炎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痛,长期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盆腔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坠胀感,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容易被忽视。而且老年女性患盆腔炎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盆腔脓肿等,因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炎症容易扩散。
儿童期女性:儿童期女性患盆腔炎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较难识别。可能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可能不易察觉,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盆腔炎多与生殖道异物等因素相关,家长应多关注儿童的身体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四、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鉴别
盆腔炎需要与其他一些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疾病进行鉴别。例如,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时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但异位妊娠患者多有停经史,血hCG检查可呈阳性,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外妊娠囊等。卵巢囊肿蒂扭转也可出现突发的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触及附件区肿块,与盆腔炎的疼痛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不同。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阴道分泌物检查、超声检查等,可以鉴别盆腔炎与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