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中耳,肠道病毒也有感染可能;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其他因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如腺样体肥大、腭裂等)、家长吸烟、过敏因素等均会增加急性中耳炎发病风险。
一、病毒感染
1.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蔓延
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冬季等季节,上呼吸道容易受到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的侵袭。这些病毒首先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反应,然后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例如,流感病毒感染时,病毒可在鼻咽部大量繁殖,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病毒可以顺着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中耳的炎症。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使得病毒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这也是儿童急性中耳炎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其他病毒感染途径
一些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也存在这样的感染途径。病毒感染后,会在中耳内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
二、细菌感染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中耳。例如,在儿童患感冒后,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肺炎链球菌就有机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肺炎链球菌进入中耳后,会在中耳腔内生长繁殖,刺激中耳黏膜,导致中耳炎症的发生。研究表明,在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积液中,经常可以检测到肺炎链球菌的存在。
2.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引起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细菌。它可以存在于健康人的鼻咽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中耳。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中耳后,会产生一些毒素和酶类物质,破坏中耳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中耳的急性炎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流感嗜血杆菌的侵袭而发生急性中耳炎。
3.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属细菌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外伤导致中耳黏膜破损时,葡萄球菌容易通过破损处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或者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葡萄球菌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中耳。例如,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感染,如果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不能有效阻挡,细菌可能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中耳,引起中耳的急性炎症反应。
三、其他因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咽鼓管功能障碍都可能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儿童时期腺样体相对较大,当腺样体发生肥大时,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这样中耳内的分泌物就难以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急性中耳炎。此外,腭裂等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导致咽鼓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中耳与外界的通气引流受阻,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几率。
2.吸烟因素
家长吸烟会增加儿童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儿童的上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同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降低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力,使得儿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研究发现,生活在吸烟环境中的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环境中的儿童。对于有吸烟家长的儿童来说,需要更加注意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发生,比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等。
3.过敏因素
过敏体质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过敏反应会导致中耳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和引流。例如,对花粉、尘螨等过敏的儿童,在接触过敏原后,会引起鼻腔和鼻咽部的过敏反应,进而影响咽鼓管的功能,使中耳容易发生炎症。过敏因素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往往在过敏季节发病率较高,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过敏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以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