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有关,其>500μg/L时需高度怀疑肺栓塞但非确诊依据,可作为疑似肺栓塞的筛查指标,联合肺动脉CT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可助诊,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疾病人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关系有特殊情况需综合判断。
一、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的关系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极低。当体内发生血栓形成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分解交联纤维蛋白,产生大量d-二聚体,导致其水平升高。一般来说,d-二聚体>500μg/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时,需高度怀疑肺栓塞,但它并不是肺栓塞的确诊依据,因为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比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
二、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一)作为筛查指标
在疑似肺栓塞的患者中,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若d-二聚体正常(不同检测方法有相应正常范围),基本可排除肺栓塞;若d-二聚体升高,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等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急诊疑似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联合CTPA诊断肺栓塞的效能较高,当d-二聚体升高时,CTPA能更精准地判断是否存在肺动脉栓塞情况。
(二)与其他检查结合
1.肺动脉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情况。当d-二聚体升高时,结合CTPA可以明确肺动脉内是否有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范围等,从而确诊肺栓塞。
2.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也是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典型的肺通气/灌注不匹配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依据。若d-二聚体升高同时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现典型的不匹配表现,也支持肺栓塞的诊断。
三、不同人群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的特殊情况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种疾病发生率较高,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对于老年疑似肺栓塞患者,在评估d-二聚体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即使d-二聚体轻度升高,也不能忽视肺栓塞的可能,因为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例如,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此时d-二聚体升高结合CTPA等检查就尤为重要。
(二)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凝血-纤溶状态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d-二聚体生理性升高。在妊娠期,孕妇的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水平会生理性升高,此时若怀疑肺栓塞,需要谨慎解读d-二聚体结果。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比如妊娠期女性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不能仅依据d-二聚体升高就诊断肺栓塞,需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明确。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1.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肿瘤相关的促凝物质,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时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的血栓形成有关,而不一定是肺栓塞。所以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出现d-二聚体升高怀疑肺栓塞时,需要仔细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等排除肺栓塞情况。
2.外科手术后患者:外科大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通常会升高,这是术后机体的正常应激反应。对于术后出现相关症状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要区分是术后应激导致的d-二聚体升高还是真正的肺栓塞。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比如观察患者是否有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等典型肺栓塞表现,同时结合CTPA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