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水抽取前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与肺积水相关情况,准备好环境和物品;操作时选择合适穿刺部位,消毒麻醉后穿刺抽取,首次抽液量有限且要观察患者反应;抽取后要护理患者并观察并发症,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生命体征等基本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其耐受能力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评估时要更细致。通过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抽取过程中出血风险。
肺积水相关情况:借助胸部超声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肺积水的量、位置等,这对于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至关重要。比如,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胸腔内液性暗区的范围和深度,帮助确定最佳穿刺点。
2.环境与物品准备
环境:选择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的操作环境,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操作氛围,减少患者紧张情绪。
物品:准备好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利多卡因、注射器、消毒用品等。胸腔穿刺包内包含穿刺针、镊子、纱布等必备物品,要确保物品齐全且处于有效期内。
肺积水抽取的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选择
一般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穿刺,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要避开肋骨下缘,因为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于肋骨下缘,在此处穿刺可避免损伤。
2.消毒与麻醉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要足够大,一般直径不小于5cm。然后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从皮肤至胸膜壁层逐层注射,确保麻醉效果良好,使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感觉不到明显疼痛。
3.穿刺抽取
用胸腔穿刺针进行穿刺,当穿刺针进入胸腔后,连接注射器进行抽液。抽液开始时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在抽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出汗、心悸、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给予吸氧等处理。
抽取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1.患者护理
抽取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让患者静卧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一般需观察1-2小时。对于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观察时间可适当延长。
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24小时内尽量不要洗澡。
2.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气胸:抽取肺积水过程中或之后可能出现气胸,若患者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立即进行胸部X线检查。少量气胸可密切观察,大量气胸则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
出血:如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胸腔内出血,要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少量出血可密切观察,大量出血则需进一步处理。
感染: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穿刺部位红肿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生感染,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肺积水抽取时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胸廓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过程中要轻柔,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要充分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哭闹挣扎,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操作失误。同时,密切观察儿童在抽取过程中和抽取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疼痛和不适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肺积水抽取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心、肺功能变化。操作前要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操作过程中要缓慢抽液,防止因快速抽液导致回心血量急剧变化,引发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抽取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观察和护理,促进患者恢复。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抽取肺积水时,要考虑到胸部解剖结构与男性的差异,穿刺部位选择要更加精准。同时,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肺积水的出现可能会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操作前后要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利于操作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