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治疗包括呼吸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氧疗(低流量吸氧)、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无创、有创)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呼吸道感染、营养支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情况的患者需采取相应合适措施。
一、呼吸康复训练
(一)缩唇呼吸
1.原理:通过缩唇呼吸增加气道阻力,延缓气道塌陷,从而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
2.方法: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训练3-4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慢阻肺患者,都可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辅助指导正确的呼吸方式。
(二)腹式呼吸
1.原理: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2.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将气呼出。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伏案工作的慢阻肺患者,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训练。
二、氧疗
(一)低流量吸氧
1.原理:对于慢阻肺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低流量吸氧可以纠正缺氧,同时避免二氧化碳进一步潴留加重。一般吸氧浓度为28%-30%,流量1-2L/min。
2.适用人群:各种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慢阻肺患者,尤其是伴有慢性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的患者。但要注意,对于一些伴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吸氧时需严格控制氧流量,避免高流量吸氧导致二氧化碳麻醉。
三、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舒张剂
1.原理:通过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常用的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和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
2.适用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选择药物剂型和剂量。例如,儿童可选用吸入用的支气管舒张剂,以减少全身副作用。
(二)呼吸兴奋剂
1.原理:刺激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如尼可刹米等。
2.适用人群:适用于呼吸中枢抑制导致的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但对于严重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等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需谨慎使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儿童一般不首选呼吸兴奋剂治疗。
四、机械通气
(一)无创机械通气
1.原理: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正压通气,改善通气功能,排出二氧化碳。
2.适用情况: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神志清楚的慢阻肺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确保佩戴舒适且通气有效。例如,儿童可能需要特制的小儿面罩,以保证通气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二)有创机械通气
1.原理: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迅速改善通气功能,排出二氧化碳。
2.适用人群:适用于重度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神志不清等情况的慢阻肺患者。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要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选择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控制呼吸道感染
1.原理: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的常见诱因,积极控制感染可以改善通气功能。
2.方法: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二)营养支持
1.原理: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维持呼吸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二氧化碳排出。
2.方法:给予富含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功能,老年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根据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