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治疗包括内科、内镜、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考虑。内科治疗有病因治疗(如针对胆石症、戒酒等)、营养支持(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胰酶等)、疼痛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内镜治疗可进行胰管引流;手术治疗适用于内科无效等情况,方式有胰腺切除术、胆道手术等;儿童慢性胰腺炎要明确病因、重视营养支持、谨慎用药;老年患者需综合基础疾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谨慎手术及术后护理。
一、内科治疗
1.病因治疗
对于有胆石症等病因的患者,若存在胆道梗阻等情况,可能需要针对胆道疾病进行相应处理。例如,有胆道结石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能需要考虑胆道手术以去除病因,但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对于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酒精会持续损伤胰腺,加重胰腺炎症和纤维化进程,戒酒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治疗措施,这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长期饮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酒可延缓疾病进展。
2.营养支持
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存在吸收不良,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对于严重吸收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以及胰酶制剂。胰酶制剂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等成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胰酶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疼痛治疗
疼痛是慢性胰腺炎常见的症状。可首先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进行止痛,但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等。同时,还可以考虑内镜下腹腔神经丛阻滞等方法来缓解疼痛。不过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疼痛程度和个体情况来选择,并且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二、内镜治疗
1.内镜下胰管引流
对于胰管狭窄、梗阻的患者,内镜下胰管引流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内镜技术,可采用胰管支架置入等方法,解除胰管梗阻,改善胰液引流,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腹痛等。例如,对于胰管内存在结石导致梗阻的情况,可在内镜下尝试取石并同时放置支架,以保持胰管通畅,但操作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并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内科治疗无效、有严重的胰腺假性囊肿、胰管结石、胆道梗阻等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胰管结石导致反复腹痛、胰管梗阻难以通过内镜治疗解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等手术。对于伴有严重胆道梗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手术解除胆道梗阻也是必要的。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胰腺切除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胆道手术等。胰腺切除术需要根据胰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来选择合适的术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胰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胆道手术则根据胆道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如胆道结石取出、胆道狭窄修复等。
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慢性胰腺炎
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有关。在治疗上,首先要明确病因。营养支持更为关键,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止痛等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权衡利弊,可优先采用内镜等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但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解剖特点。
2.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
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营养支持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手术方式和评估手术风险,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需要更加细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