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多样,包括阴道不规则出血(出血周期紊乱、持续时间及量不等)、月经周期改变(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异常(经量增多或减少),还伴有贫血相关症状和腹痛等,不同人群有特点,青春期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突出且易严重贫血,育龄期女性与内分泌、精神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育,围绝经期女性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需警惕内膜病变。
一、阴道不规则出血
1.表现形式多样:
出血周期紊乱: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至10余天,或延长至数月不来潮;也可出现月经周期完全没有规律,时而提前,时而推迟。例如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发生阴道大量出血,持续数日后停止,间隔一段时间又发生出血,出血周期极不规律。
出血持续时间及量不等:有的患者阴道出血淋漓不尽,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天;出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出血仅表现为点滴状,而大量出血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甚至引发休克。如有的患者一次阴道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短时间内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心慌等失血表现。
二、月经周期改变
1.周期缩短: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可能月经周期缩短至20天以内。比如原本月经周期是28天,现在缩短到22天左右,且周期缩短情况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2.周期延长:月经周期可延长至40天以上,甚至2-3个月来一次月经,且这种周期延长的情况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三、月经量异常
1.经量增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使用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更换频率增加,可能1-2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且经血中常伴有大血块。例如以往经期使用3-5片卫生巾即可,现在可能需要10片以上,且有较多大血块排出。
2.经量减少:部分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也可能出现经量减少的情况,但相对经量增多来说较少见,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少于正常情况,经血颜色较淡。
四、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相关症状: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严重贫血时,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到气喘吁吁,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例如一位长期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由于长期贫血,平时走路稍快就会出现心慌、胸闷,爬楼梯时气喘明显。
2.腹痛:少数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坠痛等。疼痛可能在阴道出血期间出现,也可能在非出血期出现,疼痛原因可能与子宫收缩异常等有关。比如有的患者在阴道出血时伴有下腹部坠胀样疼痛,持续时间不等。
不同人群的特点
青春期女性
1.月经周期紊乱更为突出: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表现得尤为明显,可能长时间不来月经后突然大量出血,或者月经周期时短时长,且由于年龄较小,对贫血等情况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出现大量出血,更易出现头晕、乏力等严重贫血症状。
育龄期女性
1.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育龄期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能与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环境改变等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除了月经周期、经量异常外,还可能影响生育,因为月经不规律可能导致排卵异常,从而影响受孕。比如一位工作压力大的育龄女性,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的情况,同时备孕多年未成功,经检查考虑与功能性子宫出血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影响排卵有关。
围绝经期女性
1.多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功能性子宫出血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且由于此阶段女性面临绝经,身体对出血等情况的耐受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更需密切关注出血情况,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例如一位50岁左右的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周期从30天左右变为2-3个月一次,经量时多时少,且伴有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此时需要注意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