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有局部症状(反复发作咽痛、异物感、分泌物排出)和全身症状(乏力、低热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用抗生素、局部用含漱液和含片)、手术治疗(符合指征时行扁桃体切除术,介绍手术指征和方式及术后护理)。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患者常有咽痛发作史,平时多有隐痛不适感,儿童患者可能因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出现睡眠打鼾、吞咽困难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扁桃体肥大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影响正常的呼吸模式,进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时缺氧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生理过程。成人患者则可能因反复发作的咽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不能正常进食较硬的食物等。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喉咙里有异物,咳不出又咽不下,尤其是在吞咽唾液时比较明显,但进食时异物感可能不明显。这是因为扁桃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刺激咽部神经末梢所致。
分泌物排出:有时患者会咳出白色干酪样分泌物,这是扁桃体隐窝内的脓栓等分泌物排出的表现,这些分泌物带有异味,会让患者感觉口腔异味较重。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这是因为扁桃体的慢性炎症可成为病灶,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的不适。尤其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全身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比如在劳累、受凉后,容易出现低热、精神不振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阶段,慢性扁桃体炎对其全身的影响可能更显著,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发育迟缓等。
二、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增强体质: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例如,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选择慢跑、跳绳等运动,成人可以选择游泳、慢跑、太极拳等。通过适当的运动,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扁桃体炎的发作频率。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充足也有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升。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以使用含漱液漱口,如生理盐水等,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减少细菌在扁桃体隐窝内的滋生,从而降低扁桃体炎的发作风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监督孩子正确刷牙等。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应用:在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等,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敏试验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过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不能自行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更要谨慎,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局部外用药物:可局部应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以及碘喉片等含片,以达到消炎、止痛、清洁口腔的作用。这些局部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咽部和扁桃体部位,缓解局部的炎症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儿童患者使用局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误服等情况发生。
3.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和吞咽,或者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评估扁桃体肥大对呼吸、吞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等因素。例如,如果儿童扁桃体过度肥大导致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等。手术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术后要注意护理,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硬、过热的食物,防止损伤手术创面,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