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因与病原体不同,病毒性由多种病毒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经空气飞沫传播引发,细菌性由细菌在人体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寄生于上呼吸道大量繁殖所致;症状表现有别,病毒性起病急、全身症状相对轻,细菌性起病或缓或急、全身症状重且局部症状突出;实验室检查有差异,病毒性感冒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等有相应表现、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性感冒血常规等有不同表现、CRP多明显升高;治疗原则不同,病毒性主要是对症和抗病毒治疗,细菌性主要是用抗生素治疗;预后方面,病毒性大多预后良好,细菌性及时治疗预后好,不及时恰当治疗可能引发并发症,儿童患细菌性感冒更需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一、病因与病原体
病毒性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生活中过度劳累、受凉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因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影响,感染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细菌性感冒: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一般是在人体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寄生于上呼吸道的细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相比病毒性感冒,其发病与特定的局部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等因素关系更密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相对而言,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易患细菌性感冒。
二、症状表现
病毒性感冒:起病较急,初期多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3-5天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儿童患者可能因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如发热时体温波动较大等情况。
细菌性感冒:起病相对病毒性感冒稍缓或急骤,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多有明显发热,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常伴有寒战,局部症状较突出,如咽痛明显,扁桃体肿大且可有脓性分泌物,流黄涕等,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等也较为显著,儿童细菌性感冒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血常规:
病毒性感冒: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常升高。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主要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增多。
细菌性感冒: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会刺激机体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发挥吞噬杀菌等免疫作用。
C-反应蛋白(CRP):
病毒性感冒: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细菌性感冒:CRP多明显升高。因为细菌感染时,机体的炎症反应更强烈,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会显著升高,可作为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一个辅助指标。
四、治疗原则
病毒性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处理,如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等;抗病毒治疗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需根据病毒类型合理选用,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方式,以缓解症状、促进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为主,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
细菌性感冒: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更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等结果精准用药,以消除细菌感染,控制病情发展。
五、预后情况
病毒性感冒: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后,一般1-2周内可恢复健康。儿童患者只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一般也能较好恢复,但要注意在患病期间加强护理,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等。
细菌性感冒:如果能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预后通常也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儿童细菌性感冒要更加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