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部感染症状多样,呼吸系统症状有发热(可为低热、中热、高热,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咳嗽(多为干咳)、呼吸困难(病情重时出现,年龄大或儿童出现时需关注);全身症状有乏力(炎症致代谢紊乱等引发,老年人持续久)、肌肉酸痛(炎症因子作用肌肉致炎性反应);还有不典型症状,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突出,有胃肠基础病者更明显),神经系统有头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老年人嗅觉味觉减退恢复难,儿童少见),心血管系统有心悸、胸闷等(有心血管基础病者风险高),个体症状因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而异,高危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常见症状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发热:新冠肺部感染患者多有发热表现,可为低热(体温37.3~38℃),也可为中热(体温38.1~39℃),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39℃)。发热的机制是病毒感染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发热相对较明显且变化较快,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不如年轻人显著。
2.咳嗽:较为常见,多为干咳,即无痰或少痰的咳嗽。这是因为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导致咳嗽反射。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咳嗽可能会加重,且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3.呼吸困难: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鼻翼扇动等。其发生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氧气吸入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受阻,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而代偿性加快呼吸。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本身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儿童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提示病情相对严重,需要密切关注。
(二)全身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感染后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但老年人由于基础身体状况较差,乏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2.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主要是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释放的炎症因子作用于肌肉组织,导致肌肉出现炎性反应,产生酸痛感。儿童患者肌肉酸痛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女性患者在感染后肌肉酸痛的感受可能与平时身体状态等因素有关,但总体机制相同。
二、不典型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新冠肺部感染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研究发现,病毒可能通过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相对较为突出,出现腹泻等症状的比例可能较高;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可能更慢。
(二)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头痛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波及头部血管、神经有关;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是因为病毒影响了嗅神经和味觉神经的功能。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本身存在一定退化,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恢复可能相对困难;儿童患者出现此类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如心悸、胸闷等。机制可能是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或者患者本身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在感染后病情加重。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的风险较高,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
新冠肺部感染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而有所不同,若出现相关症状,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