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喉咙痛可能涉及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普通感冒等疾病,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有一般治疗,如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也可引发,常见的细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另外,过度疲劳、受凉、烟酒过度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导致该病发生。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相互传染,所以较成年人更易患急性咽炎。
症状: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时疼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小儿患者症状往往较成人严重,可因高热而引起惊厥、抽搐等。
急性扁桃体炎
病因: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存在于正常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而致病。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常为其诱发因素。儿童时期扁桃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较强,是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屏障,所以儿童患急性扁桃体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3-5天。患者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疼痛常放射至耳部。小儿患者因扁桃体肿大可影响呼吸,表现为张口呼吸,入睡时鼾声明显,甚至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
病因: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儿童是主要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症状:临床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2-4天,体温可达39-40℃,伴有咽痛,吞咽时加重,部分患儿可诉头痛、腹痛或肌痛。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有红晕。
普通感冒
病因: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可迅速繁殖,引起感冒。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患普通感冒。
症状: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
上喉咙痛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咽部黏膜的情况,如是否充血、有无疱疹、溃疡、扁桃体肿大及分泌物等。例如,急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可见软腭等部位有疱疹及溃疡。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例如,急性扁桃体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体,如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咽拭子培养分离出柯萨奇病毒等。
上喉咙痛的治疗原则(非药物相关)
一般治疗
休息: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对抗疾病。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缓解喉咙痛的症状。儿童应鼓励其多饮用温水,防止因咽喉干燥导致疼痛加重。
清淡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等,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儿童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吞咽,可选择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一般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有助于呼吸顺畅,减轻喉咙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