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细菌或病毒感染有相应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治疗分急性和慢性,预后因急慢性及人群而异;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发病部位在鼻腔、咽或喉部,症状有鼻塞等,实验室检查细菌或病毒感染有相应表现,一般无需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对症和支持为主,预后大多良好但儿童等特殊人群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的发生主要与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及周围组织相关,多由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因素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发病部位为鼻腔、咽或喉部,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成年人也可能因劳累、受凉等因素引发。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病情较轻者可能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气促,病情较重者休息时也可感到气促。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咳嗽程度可能较轻,但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仅有低热或无发热。但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可能较明显,可出现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关,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感染后全身反应可能更强烈。
三、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部X线或CT检查,急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表现,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等情况;慢性支气管炎可发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改变。
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一般不需要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除非怀疑有并发症等特殊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见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CT检查对于诊断支气管炎的细节情况可能更清晰,能更准确地观察支气管壁的增厚等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无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但若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来明确肺部情况。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时可用镇咳药物,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物,有气喘时可用平喘药物;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治疗。对于老年人患支气管炎,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多饮水、多休息。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起惊厥等不良后果,优先采用非药物的物理降温等措施,如温水擦浴等。
六、预后情况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反复发作,病情逐渐进展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预后相对较差。老年人患支气管炎后,由于机体功能衰退,预后可能不如年轻人,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预后良好,一般1-2周可自愈。但儿童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中耳炎、鼻窦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成年人中,免疫力低下者患严重上呼吸道感染后,预后也可能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