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方面有不同特点,可据此区分,流感儿童起病急、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成人全身症状重且有基础病易加重病情;新冠儿童多无症状或轻症,成人有多种症状分型且有基础病易致重症。流感分四型,甲、乙季发,飞沫等传播,儿童易感;新冠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殊人群重症风险高。流感核酸检测可明型别亚型,抗原检测初筛;新冠核酸检测是确诊依据,抗原检测用于初步筛查,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准确判断。
一、临床表现方面
流感病毒:
儿童感染流感后,通常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还常出现头痛、肌痛、关节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热持续3-5天,但咳嗽和乏力等症状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成人感染流感后,全身症状相对儿童可能更明显,发热及全身症状较重,但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合并流感,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咳痰带血等表现,还可能导致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情恶化。
新冠病毒: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轻症患儿可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可能有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少数患儿病情可能进展,出现肺炎相关表现,如气促、呼吸困难、喘息等。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与儿童有相似之处,也可分为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普通型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重型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有基础疾病的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且基础疾病可能会被新冠病毒感染加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等情况。
二、流行病学方面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等途径传播。流感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冬春季高发。不同年龄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且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对于有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往往更严重,需要特别关注防护。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也可能存在。新冠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群均可感染。新冠病毒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在冬春季可能相对更易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更容易发生传播。对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
三、实验室检测方面
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可明确是否感染流感病毒,能快速区分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例如,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可发现其特有的基因序列。
抗原检测:快速抗原检测可用于流感的初步筛查,但其灵敏度相对核酸检测较低。一般在流感流行季节,若抗原检测呈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流感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特定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来判断是否感染。
抗原检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也可用于筛查,但其准确性相对核酸检测有一定差异,一般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筛查等情况。
通过以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可以对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进行区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综合分析来准确判断是流感病毒感染还是新冠病毒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