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病情凶险的急腹症,由多种病因致胰腺自身消化等引发,有胆道疾病、饮酒、暴饮暴食等病因,临床表现有腹痛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患病有各自特点需不同应对。
病因方面
胆道疾病:是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如胆总管结石等。胆道系统的病变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胆道疾病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情况都较为常见,比如成年人群中,胆道结石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也可能因胆道蛔虫等胆道疾病引发,但相对较少见。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西方国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还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激活,引发胰腺炎症。在有长期大量饮酒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因饮酒相关因素引发该病。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食物,会使胰腺分泌旺盛,容易导致胰腺导管堵塞,胰液排出受阻,激活胰酶,引发重症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在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但年轻人因社交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暴饮暴食情况。
其他因素:如创伤、胰腺血液循环障碍、感染、药物等。腹部钝器伤、手术等创伤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某些血管病变导致胰腺血液供应不足,也可能引发胰腺炎症;某些细菌、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胰腺引发炎症;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可能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
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无论是哪个年龄段,腹痛都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但儿童表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发热:多为中度发热,若为重症患者,发热可持续不退,提示有胰腺坏死或继发感染等情况。
休克: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常见于有大量胰腺坏死、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休克,但儿童发生休克相对更危急,需要密切关注。
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Grey-Turner征(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瘀斑)或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提示有腹腔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诊断方面
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但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严重;血生化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等情况,血钙降低程度与预后相关,血钙低于2mmol/L提示预后不良。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可见胰腺肿大等情况;CT检查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可明确胰腺坏死的范围、程度等,能看到胰腺有无坏死、渗出等情况,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面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常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胆道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更快,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更谨慎的治疗;老年人患重症急性胰腺炎,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用药等方面更需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等。总之,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不同人群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应对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