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发生与多种人群相关,手术及创伤患者因应激、高凝及活动少易发病;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释放促凝物质等风险高;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者复发风险大;妊娠与产褥期女性因凝血因子升高等风险增;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者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致肺栓塞;心肺疾病患者因心肺功能障碍等易发病,不同人群风险受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影响但手术创伤等本身是重要诱因。
一、手术及创伤患者
1.相关情况:大型手术、创伤等情况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例如,骨科大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进而容易引发肺栓塞。这是因为手术创伤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同时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泵功能减弱,血流瘀滞。
2.年龄与性别影响: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有关;性别方面,男性在某些手术创伤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可能与女性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手术创伤本身是主要诱因,性别因素相对次要。
二、恶性肿瘤患者
1.相关情况: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同时肿瘤患者往往存在高黏状态、血液高凝,且常伴有活动减少等情况。例如,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栓塞)的风险比非恶性肿瘤患者高4-7倍。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释放,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可能面临风险,但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风险相对更高;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高发倾向,主要与肿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
三、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者
1.相关情况:曾经发生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再次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患者体内存在易栓的病理基础,即使经过治疗,血管内皮的损伤修复、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因素仍可能持续存在,或者机体的抗凝等防御机制可能存在缺陷,导致血栓复发并可能脱落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2.年龄与性别影响:任何年龄曾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的患者都需要高度警惕,年龄较大者可能因为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复发风险更高;性别方面无特定偏向,主要取决于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情及个体的易栓因素。
四、妊娠与产褥期女性
1.相关情况: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增加,同时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缓慢。产褥期女性身体处于恢复阶段,仍存在高凝状态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妊娠和产褥期肺栓塞的发生率高于非妊娠女性。
2.年龄与性别影响:一般育龄期女性处于妊娠与产褥期时面临风险,年龄较小的育龄女性也需关注,因为妊娠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性别上主要是女性,因为只有女性会经历妊娠和产褥期。
五、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者
1.相关情况:长期卧床(如因疾病需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或活动减少的人群,下肢肌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减慢,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例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中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者都可能患病,但老年人群由于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等因素风险更高;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与是否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有关。
六、患有心肺疾病者
1.相关情况: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等心肺疾病的患者,本身存在心肺功能障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机体的缺氧等状态也会促进凝血系统的激活。例如,COPD患者往往存在低氧血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增加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2.年龄与性别影响:中老年心肺疾病患者相对更多见,风险较高;性别上无特定偏向,主要与心肺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的基础状况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