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急性加重期需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要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接种疫苗来治疗和防控。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一)咳嗽
特点:长期、反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晨间咳嗽较为明显,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晚间睡前可能有阵咳或排痰。例如,部分患者常年咳嗽,早上起床后因气道内积聚分泌物,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将痰液咳出后,咳嗽可暂时缓解。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咳嗽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气道较狭窄,咳嗽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等伴随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患者,咳嗽往往更为严重,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呼吸道,损伤气道黏膜,导致咳嗽频繁发生。
病史相关: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咳嗽会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若合并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咳嗽会突然加剧。
(二)咳痰
特点: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晨起时痰液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为黏液脓性痰。例如,病情较轻时,患者可能仅在晨起时咳出少量白色黏痰;当并发细菌感染时,痰液变得黏稠且量增多,颜色可能变为黄色或绿色。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咳痰能力相对较弱,有时难以将痰液顺利咳出,可能会出现痰液在气道内积聚的情况,影响呼吸。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患者,呼吸道受到的刺激更大,痰液分泌可能会增多且性状改变。
病史相关: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咳痰情况会随着病情的迁延而出现痰量、性状等方面的持续变化。
(三)喘息或气急
特点: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查体时可闻及哮鸣音。病情严重时,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气急。比如,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活动后会明显感到气短,呼吸急促,喘息症状也会较为明显。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若合并支气管痉挛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且喘息可能较为急促,需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接触过敏原或过度劳累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喘息或气急发作。
病史相关:有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喘息症状更容易反复发作,且在病情加重时,喘息程度会加剧。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例如,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可能性大的患者,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某些喹诺酮类药物。
镇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溴己新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道阻塞。对于咳嗽剧烈且无痰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但儿童应谨慎使用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导致气道堵塞。
平喘:有喘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喘息和气急症状。对于喘息严重的患者,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的使用禁忌,如孕妇、儿童等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二)缓解期的治疗
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刺激,延缓病情进展。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患者,戒烟都能显著改善呼吸道状况,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不同年龄患者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如在安全的环境下玩耍等,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冒: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对于老年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要重视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疫苗接种: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例如,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因流感而急性加重的几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相应疫苗,但要注意疫苗接种的禁忌证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