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是胃部肌肉强烈收缩致上腹部突发剧烈绞痛的症状表现,由饮食、胃部疾病、精神、腹部着凉等因素引发,有特定疼痛及伴随症状,需通过症状、病史等诊断并与其他疾病鉴别,可通过热敷等缓解,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常见引发原因
饮食因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如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凉拌菜等,寒冷刺激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引起胃痉挛;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像辣椒、芥末等,会对胃黏膜产生较强刺激,也可能诱发胃痉挛。例如,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冰镇西瓜解暑,若食用过多,就可能出现胃痉挛。
胃部疾病:患有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时,胃黏膜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会使胃部的敏感性增高,容易发生痉挛。比如胃溃疡患者,溃疡病灶会刺激胃壁神经,导致胃痉挛发作。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胃痉挛。比如一些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出现胃痉挛的情况。
腹部着凉: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腹部受到寒冷空气侵袭,也可引起胃痉挛。例如,冬季睡觉没盖好被子,腹部暴露在外,就可能引发胃痉挛。
症状表现
疼痛特点:胃痉挛发作时,上腹部会出现剧烈的绞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疼痛可呈阵发性,时轻时重。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胃部强烈收缩会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这是由于疼痛刺激导致身体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外周血管收缩等情况。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等进行初步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腹痛情况、饮食情况、既往病史等,再结合体格检查,如触诊上腹部是否有压痛等,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胃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从而确诊胃痉挛以及查找引发胃痉挛的具体原因。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放射,通过腹部B超等检查可以鉴别;还有心肌梗死,少数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混淆,通过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可以鉴别。
应对与缓解措施
一般缓解方法:
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上腹部,通过温热刺激缓解胃部肌肉的痉挛,改善疼痛症状。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温度保持在50℃左右即可,每次热敷15-20分钟。
放松身体:患者应尽量放松身体,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精神紧张可能会加重胃痉挛的症状。
医疗干预情况:如果胃痉挛发作频繁或疼痛剧烈,经一般缓解方法不能缓解,可能需要就医进行药物治疗等干预。但药物治疗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例如可能会使用一些解除平滑肌痉挛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痉挛可能因饮食不规律、腹部着凉等引起。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让儿童食用过多生冷、辛辣食物,夜间要给儿童盖好被子,注意腹部保暖。当儿童出现胃痉挛时,家长可以先尝试用温暖的手轻轻按摩儿童的上腹部,帮助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剧烈、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胃痉挛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等有关。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积极控制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当老年人出现胃痉挛时,要谨慎处理,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可能与年轻人不同,且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所以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延误病情。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胃痉挛,这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生理期女性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如果生理期出现胃痉挛,除了采取一般缓解措施外,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如饮用一些温热的红糖水等,但如果疼痛严重,也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