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氧疗、康复治疗(呼吸康复训练、营养支持),急性加重期需确定原因及严重程度并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预防措施有避免危险因素、接种疫苗、适度锻炼。
一、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短效(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长效(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之分,长效制剂可改善症状和运动耐量;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能进一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2.糖皮质激素:对伴有急性加重风险、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可使用。对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有临床症状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改善肺功能和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3.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适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可减少急性加重风险,但可能有腹泻等不良反应。
二、氧疗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是每天吸氧超过15小时,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和(或)使血氧饱和度升至90%。尤其适用于有慢性低氧血症表现(如PaO≤55mmHg或SaO≤88%)的患者,或者PaO在55-60mmHg之间,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的患者。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运动训练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2.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这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免疫功能等。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必要时给予营养补充剂,如口服营养补充制剂,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运动能力。
四、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严重程度:常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呼吸道感染,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通过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程度、咳嗽、咳痰情况等)、肺功能检查(如FEV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气分析等判断。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和症状,如口服泼尼松龙,一般疗程5-10天。
抗生素:当患者有脓性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当地细菌耐药情况等选择抗生素,如轻度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等,中重度感染可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等。
五、预防措施
1.避免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劝导患者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避免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对于工作环境中有粉尘、化学毒物等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暴露,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合适的口罩;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等。
2.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可降低慢阻肺患者发生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也可减少慢阻肺患者肺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年龄≥65岁的慢阻肺患者或年龄<65岁但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3.适度锻炼: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在缓解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等,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或寒冷天气时过度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