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需通过详细采集病史,包括妊娠相关及既往病史,评估症状体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及腹部超声、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结合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判断,同时需与其他妊娠相关腹痛疾病鉴别,尤其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一、病史采集
1.妊娠相关信息:详细询问孕周、妊娠次数、是否为多胎妊娠等情况,不同孕周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在病情表现和处理上可能存在差异,多胎妊娠等特殊妊娠情况也可能影响病情发展。
2.既往病史:了解孕妇既往是否有胆道疾病史,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因为胆道疾病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还需询问是否有高脂血症等病史,高脂血症也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
1.症状
腹痛: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或前倾体位可能会有所缓解,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腹痛部位可能不典型,但仍以上腹部或左上腹常见,不同孕周的孕妇因子宫位置变化,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同时出现,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妊娠反应本身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需要注意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呕吐表现相鉴别。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如体温在38℃左右,若合并感染则可能出现高热,发热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2.体征
腹部体征:腹部可有压痛,轻症患者压痛可能仅局限于上腹部,重症患者则可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由于妊娠子宫的存在,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但仍需仔细查体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但妊娠本身可能会影响淀粉酶的水平,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2.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晚,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血清脂肪酶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其特异性也相对较高。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反映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感染情况,不同孕期的孕妇血常规表现可能因生理变化有一定差异,但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仍有参考价值。
4.生化检查
血糖: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可能与胰腺炎症导致胰岛素分泌受影响等因素有关,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时血糖变化需密切监测,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加重病情。
血钙: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钙降低,血钙水平降低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低血钙可能会引起手足抽搐等表现,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中也需关注血钙变化。
肝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与胰腺炎症累及胆道或肝脏等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常用的筛查方法,可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有无胆道结石等情况,但妊娠中晚期由于胎儿及子宫的影响,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图像清晰度可能下降,需要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操作。
2.增强CT:虽然CT检查有一定辐射,但在病情需要时,如重症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等情况,可在做好辐射防护的前提下进行增强CT检查,以评估胰腺病变程度、有无坏死等情况,不过妊娠早期应尽量避免CT检查,因为辐射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五、综合诊断
综合病史采集、症状体征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如果孕妇有胆道疾病等高危因素,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结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再参考影像学检查情况,即可考虑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同时需注意与妊娠相关的一些其他可能导致腹痛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子宫破裂等。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基础疾病(如高脂血症、胆道疾病等)的孕妇,在诊断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全面,充分考虑其自身情况对病情判断的影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