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常见多种后遗症,包括吞咽障碍,术后早期易出现,可通过鼻饲及康复训练等应对;语音功能障碍,手术致发声问题,可借助辅助装置及康复训练改善;颈部功能障碍,因颈部肌肉等问题致活动受限,需早期循序渐进锻炼;肺部感染,吞咽障碍致呛咳可引发,要注意体位进食等护理;还有心理问题,因身体外形和功能改变产生,需家人给予关爱及必要心理疏导等。
一、吞咽障碍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喉癌术后吞咽障碍较为常见,手术可能损伤咽喉部的神经、肌肉等结构影响正常吞咽功能。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出现吞咽障碍;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影响组织修复的患者也可能增加吞咽障碍发生风险。一般在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呛咳等。例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顺利将食物咽下,进食时容易误吸导致咳嗽甚至肺部感染。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早期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鼻饲管的护理,防止脱出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对于成年患者,可在康复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吞咽口水训练、吞咽冰块刺激等,但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进食的难度和量。
二、语音功能障碍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喉癌手术可能会切除部分或全部喉部组织,从而影响发声。男性患者由于喉部结构与女性不同,术后语音功能障碍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在适应新的发声方式等方面相对困难。常见的语音问题有声音嘶哑、发声费力、言语清晰度下降等。比如患者可能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难以进行正常交流。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可能会使用电子喉等辅助发音装置帮助患者发声。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心理发展,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儿适应新的交流方式。成年患者可进行语音康复训练,学习新的发声技巧,如食管发音等,但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保护咽喉部位。
三、颈部功能障碍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手术区域在颈部,可能会导致颈部肌肉粘连、瘢痕形成等,影响颈部活动。长期生活方式不良如缺乏颈部锻炼的患者可能颈部活动受限情况更严重;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可能影响伤口愈合进而影响颈部功能恢复。一般在术后几周内开始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表现为颈部旋转、屈伸等活动范围减小。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转动颈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等。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早期就应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如缓慢地转动颈部、屈伸颈部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牵拉导致伤口裂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进行轻柔的颈部活动锻炼,关注患儿颈部活动时的反应。成年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四、肺部感染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由于术后吞咽障碍可能导致呛咳,食物或分泌物误入气管引发肺部感染。儿童患者自身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有慢性肺部基础病史的成年患者也容易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一般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内可能发生,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应对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吞咽障碍易呛咳的患者,要注意体位进食,如半卧位进食等。儿童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成年患者要密切观察体温等情况,一旦出现肺部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五、心理问题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喉癌术后患者由于身体外形改变(如颈部瘢痕等)、功能障碍(如语音、吞咽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身体形象变化产生自卑等心理;成年患者可能因社会角色改变等因素出现心理障碍。一般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信心、不愿与人交流等。
应对及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疏导,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帮助患儿适应身体变化。成年患者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同时家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康复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