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病因包括胆道疾病(如胆囊或胆管结石、胆道感染)、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代谢性因素(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胰管阻塞(胰管结石、胰腺肿瘤)、外伤及医源性因素(腹部外伤、ERCP术后)。
一、胆道疾病相关病因
1.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当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移动时,可能会阻塞胰管与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引起,其中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会使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被异常激活,进而损伤胰腺组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胆囊结石引发胰腺炎,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能升高,从而增加胰腺炎风险。
2.胆道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胆道系统时,炎症可能蔓延至胰腺周围,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胆道感染可导致胆管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胰液的正常排出,使得胰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对于有胆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群体,更易因感染扩散引发胰腺炎,需要密切关注胆道感染的控制情况。
二、酒精因素相关病因
1.长期大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但也会对胰腺产生直接毒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容易形成胰管内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影响胰液排出,导致胰酶在胰腺内积聚并激活,引发胰腺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患胰腺炎的风险都显著增加,男性由于饮酒习惯相对更普遍,可能在这方面风险更高一些。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患者合并肝脏疾病等,进一步加重胰腺的负担,增加胰腺炎发病几率。
三、代谢性因素相关病因
1.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胰腺微血管栓塞,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同时血脂升高可使胰酶合成增加,容易引发胰腺炎症。高脂血症引发胰腺炎在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重度高脂血症患者。对于肥胖的儿童或成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高脂血症,进而增加胰腺炎风险,需要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胰腺炎发生。
2.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导致血钙升高,钙盐可沉积在胰腺组织中,激活胰酶,引起胰腺损伤。高钙血症引发胰腺炎在有甲状旁腺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对于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以降低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四、胰管阻塞相关病因
1.胰管结石:胰管内结石可直接阻塞胰管,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酶溢出引发炎症。胰管结石在某些特定职业人群或有胰腺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的人群中可能更易发生,对于有胰管结石的患者,需要根据结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恢复胰管的通畅。
2.胰腺肿瘤:胰腺的良恶性肿瘤可压迫胰管,影响胰液的正常排出,从而引发胰腺炎。例如胰腺囊腺瘤、胰腺癌等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压迫胰管,导致胰液排出不畅,胰酶在胰腺内积聚激活,引发胰腺炎症反应。对于患有胰腺肿瘤的患者,无论肿瘤的良恶性,都需要密切监测胰腺功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缓解胰管阻塞情况。
五、外伤及医源性因素相关病因
1.腹部外伤:腹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破裂、出血等,引发胰腺炎。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腹部外伤,都可能累及胰腺,使胰腺发生炎症反应。对于腹部外伤患者,尤其是儿童等身体较为脆弱的群体,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胰腺受损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胰腺炎。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在进行ERCP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胰管损伤,引起胰液外渗,从而引发胰腺炎。虽然ERCP是一种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约为1%-10%不等。接受ERCP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腹部症状等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体的耐受性等因素,更需要加强术后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胰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