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鉴别急性胃肠炎,需从发病诱因、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发病诱因可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区分;症状特点从腹泻、呕吐、腹痛等方面鉴别;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等;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X线用于排查肠梗阻等类似情况。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鉴别
(一)发病诱因
1.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儿童急性胃肠炎可能与不洁饮食(如食用变质的儿童食品)、喂养不当(如奶粉冲调不当)相关,而成人可能因聚餐时食用不洁食物(如被细菌污染的海鲜等)、大量饮酒后胃肠功能紊乱等诱因发病。对于有旅行史的人群,需考虑感染了如志贺菌等旅行相关病原体导致的胃肠炎。
2.病史因素:有胃肠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发生急性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更复杂,需与原有疾病症状相鉴别。
(二)症状特点
1.腹泻情况:病毒性胃肠炎多为稀水样便,每日次数不等,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大便次数较多,可达十余次;细菌性胃肠炎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如痢疾杆菌感染时,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且有里急后重感;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胃肠炎,腹泻可能呈间歇性,粪便中可能查到寄生虫卵。
2.呕吐表现: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为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的胃肠炎,呕吐物可能有特殊气味,且呕吐较为剧烈;幽门梗阻导致的类似胃肠炎表现,但有长期幽门梗阻病史,呕吐物有隔夜宿食。
3.腹痛特点:急性胃肠炎的腹痛多为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有明显压痛;肠梗阻导致的腹痛为阵发性剧烈绞痛,同时伴有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需与胃肠炎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及分类:细菌性胃肠炎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性胃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升高,如蛔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血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在感染初期可能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二)粪便常规检查
1.显微镜检查:细菌性胃肠炎粪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还可能查到病原菌;病毒性胃肠炎粪便中白细胞较少;寄生虫感染粪便中可找到相应的寄生虫卵或原虫滋养体等。例如,阿米巴痢疾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2.粪便培养:怀疑细菌性胃肠炎时,进行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菌,如培养出沙门菌、志贺菌等可确诊相应的细菌性胃肠炎。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粪便培养更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三、病原学检查鉴别
(一)病毒检测
1.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常见病因,通过检测可快速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患者,轮状病毒检测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2.诺如病毒检测: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粪便或呕吐物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在人群聚集场所易暴发,检测病原学有助于明确病因。
(二)细菌检测
1.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炎的患者,可采用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检测。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多引起慢性胃炎等,若出现急性胃肠炎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鉴别。对于老年人,尿素呼气试验要注意其胃动力等情况可能影响结果。
2.其他细菌检测:如怀疑空肠弯曲菌感染,可通过粪便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感染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四、影像学检查鉴别
(一)腹部超声检查
1.适用情况:对于怀疑有肠梗阻、肠套叠等情况导致类似急性胃肠炎表现的患者,腹部超声可作为初步检查手段。肠套叠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腹部超声可发现肠套叠的“同心圆”征等典型表现,而胃肠炎患者腹部超声多无此异常。对于肥胖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可能受气体等干扰,影响结果判断。
(二)腹部X线检查
1.肠梗阻的诊断:腹部X线可发现肠梗阻时的气液平面等典型表现,而胃肠炎患者腹部X线多无此异常。对于老年人,腹部X线检查要注意其基础疾病对结果判断的影响,如是否有肺部疾病等干扰对腹部情况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