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中药分为补肾阳、补肾阴、补肾精三类。补肾阳类的鹿茸能促进生长发育等,适用于肾阳不足等但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适用;淫羊藿有雄激素样作用等,适用于肾阳不足等但孕妇等需谨慎;巴戟天能调节内分泌等,适用于肾阳不足等但有热证表现者不宜用。补肾阴类的熟地可补血滋阴等,适用于肝肾阴虚等但脾虚食少等者不宜用;山茱萸能调节免疫等,适用于肝肾阴虚等但素有湿热等者不宜用;枸杞子能调节免疫等,适用于肝肾阴虚及早衰证等但脾虚便溏者慎用。补肾精类的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等,适用于精血亏虚等但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用;女贞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适用于肝肾阴虚等但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用。
一、补肾中药之补肾阳类
(一)鹿茸
1.作用机制:鹿茸含有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等,有较好的补肾阳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可能对生殖系统等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性激素水平等。
2.适用情况: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神疲、畏寒、眩晕耳鸣等情况,在中老年人肾阳不足时可能会有应用,但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适用,因为其药性偏温燥,儿童阳气未充分发育,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正常生理状态。
(二)淫羊藿
1.作用机制:淫羊藿含淫羊藿苷等成分,具有雄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精液分泌,增加精子数目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2.适用情况: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对于一些因肾阳不足导致的性功能减退等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因为其可能对子宫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子宫兴奋等情况。
(三)巴戟天
1.作用机制:巴戟天含有蒽醌类、黄酮类等成分,能调节内分泌,促进机体代谢,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2.适用情况: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对于女性肾阳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等有一定帮助,不过对于有热证表现的人群不适合,比如有口干舌燥、潮热盗汗等阴虚火旺表现者不宜用,避免加重热象。
二、补肾阴类
(一)熟地
1.作用机制: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含有梓醇等多种成分,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等发挥作用。
2.适用情况: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对于中老年肝肾阴虚者常见的一些症状有改善作用,但脾虚食少、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因为熟地滋腻,容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二)山茱萸
1.作用机制:山茱萸含有山茱萸苷等成分,能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
2.适用情况: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对于老年人常见的肝肾阴虚相关问题有一定调理作用,不过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用,防止加重体内湿热之象。
(三)枸杞子
1.作用机制:枸杞子含有多糖、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等,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肝肾阴虚及早衰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阳痿遗精、面色暗黄、须发枯黄、齿摇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脾虚便溏者要慎用,因为其有一定滋阴作用,可能加重脾虚便溏的症状。
三、补肾精类
(一)何首乌
1.作用机制: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等,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还能调节血脂等。
2.适用情况: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对于一些因精血不足导致的须发早白等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过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用,因其性质黏腻,容易助湿碍脾。
(二)女贞子
1.作用机制:女贞子含有女贞子苷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
2.适用情况: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等,对于中老年肝肾阴虚出现的相关症状有调理作用,不过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用,因为其偏于滋阴,可能加重虚寒泄泻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