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由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疾病影响、咽部邻近器官疾病)和全身因素(如过敏、职业、不良生活方式、全身慢性疾病)引发,有咽部异物感、不适、咳嗽等表现,通过病史采集和咽部检查诊断,治疗包括病因和局部治疗,预防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注意用嗓卫生。
一、滤泡性咽炎的定义
滤泡性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咽部淋巴滤泡发生病理性改变。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当受到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时,淋巴滤泡会增生、隆起,呈现出多个颗粒状隆起的状态。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急性咽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反复刺激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就容易转为慢性,进而引发滤泡性咽炎。例如,儿童如果经常患急性咽炎,若未规范治疗,就可能增加患滤泡性咽炎的风险。
鼻腔、鼻窦疾病影响:鼻腔、鼻窦的炎症分泌物倒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可导致滤泡性咽炎。比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鼻腔内分泌物不断流入咽部,长期刺激使得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咽部邻近器官疾病:如喉部的炎症、颈部淋巴结炎等,也可能波及咽部,引起滤泡性咽炎。对于有喉部疾病病史的人群,需注意监测咽部情况。
2.全身因素
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咽部黏膜发生过敏反应,长期过敏状态可导致滤泡性咽炎。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季节接触花粉后,咽部可能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等改变。
职业因素:长期用声过度的职业,如教师、歌手等,咽部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引发滤泡性咽炎。教师长时间讲课,咽部频繁运动,容易导致咽部炎症,进而出现滤泡增生。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对咽部黏膜造成损伤,破坏咽部的正常防御机制,容易诱发滤泡性咽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咽部黏膜,增加患病几率。
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可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咽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滤泡性咽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生长,更容易出现咽部炎症及滤泡增生。
三、临床表现
1.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在晨起时较为明显。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会出现频繁清嗓等表现。
2.咽部不适:有咽部灼热感、痒感、干燥感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因咽部不适而出现哭闹、不愿进食等情况。
3.咳嗽:刺激性咳嗽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晨起时,可能因咽部淋巴滤泡刺激引起咳嗽。
4.咽部黏膜及淋巴滤泡表现: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可见多个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有的可融合成片。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咽部不适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是否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是否有鼻腔、鼻窦、喉部等邻近器官疾病史,以及生活方式、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长期吸烟、是否患有糖尿病等。
2.咽部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等表现,以此来辅助诊断滤泡性咽炎。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喉部等邻近器官的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如治疗慢性鼻窦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于过敏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以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选择,尤其对于儿童,要充分评估风险。
2.预防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咽部湿润。儿童应减少接触刺激性食物,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急性咽炎、鼻腔鼻窦疾病等,防止病情迁延发展为滤泡性咽炎。对于有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注意用嗓卫生:避免过度用声,教师、歌手等用声较多的人群要注意正确用嗓,工作间隙适当休息。儿童在说话、唱歌时也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用嗓损伤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