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原因包括炎症刺激致黏膜充血水肿、声带水肿及声带小结或息肉形成;相关检查有喉镜检查和病史采集;非药物干预措施有嗓音训练和避免刺激因素;儿童要留意且谨慎干预,成年人需合理用声和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来应对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问题。
一、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原因
(一)炎症刺激
慢性咽喉炎时,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例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咽喉炎,炎症因子会刺激喉部的神经末梢以及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研究表明,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声带黏膜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进一步加重声带的肿胀,从而影响声带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导致声音嘶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炎症刺激的影响,儿童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咽喉炎,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用声过度、吸烟等因素诱发炎症。
(二)声带水肿
由于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声带黏膜下组织容易发生水肿。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当患有慢性咽喉炎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声带黏膜下的液体潴留,造成声带水肿。声带水肿会使声带的厚度增加,振动特性改变,进而引起声音嘶哑。例如,长期用声过度的教师等职业人群,更容易出现声带水肿导致的声音嘶哑。
(三)声带小结或息肉形成
慢性咽喉炎如果长期不愈,可能会促使声带小结或息肉的形成。长期用声不当,如过度发声、发声方法不正确等,会使声带边缘受到过度的摩擦,逐渐形成小结或息肉。儿童如果有不正确的用声习惯,也可能引发声带小结,而成人长期的职业用声因素是重要诱因。声带小结或息肉会改变声带的正常形态和振动方式,导致声音嘶哑持续存在,且可能逐渐加重。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喉镜检查
通过喉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喉部的情况,包括声带的形态、色泽、振动情况等。对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患者,喉镜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声带充血、水肿、小结、息肉等病变。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要在合适的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减少患儿的不适。成人一般可以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喉镜检查。
(二)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声音嘶哑出现的时间、是否有长期用声过度的情况、是否有咽喉部反复感染的病史、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对于儿童,还需要询问家长患儿的日常用声情况、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反复病史等。通过病史采集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可能原因。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嗓音训练
对于因用声不当导致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人群,包括儿童和成人,进行嗓音训练是很重要的。嗓音训练可以教导患者正确的发声方法,如呼吸方式、发声时声带的振动方式等。例如,教师等职业人群通过专业的嗓音训练,可以改善发声习惯,减少声带的损伤。儿童如果存在不正确的用声习惯,如尖叫等,也可以通过嗓音训练纠正,从而缓解声音嘶哑的情况。
(二)避免刺激因素
饮食方面: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炎症和声音嘶哑的症状。儿童应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免影响咽喉部的健康。
生活习惯方面: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咽喉部造成刺激,加重慢性咽喉炎的病情。对于儿童,要避免其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中。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的恢复有帮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时,家长要更加留意。儿童的咽喉部黏膜较为娇嫩,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儿童过度用声,如长时间哭闹、大声尖叫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咽喉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儿童声音嘶哑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二)成年人
成年人患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时,要注意在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安排用声时间,避免长期处于用声过度的状态。例如,教师等职业人群要合理备课,避免连续长时间授课。同时,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增强体质等,以促进慢性咽喉炎的康复,减轻声音嘶哑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