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可致儿童鼻子不通气,其因儿童时期易增生,受感染、过敏等影响,表现有呼吸方面(夜间张口呼吸、打鼾等,长期可致腺样体面容,白天精神受影响)、鼻腔检查相关表现,通过临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药物、鼻腔冲洗)和手术,不同年龄段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婴幼儿需密切观察呼吸,学龄前期儿童要督促护理及就医,过敏儿童要找并避过敏原。
一、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子不通气的原因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会增生肥大,当腺样体肥大时,会阻塞后鼻孔,从而引起鼻子不通气。儿童时期是腺样体增生的高峰期,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有关,比如儿童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刺激腺样体增生。另外,过敏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过敏导致鼻黏膜肿胀,若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会加重鼻子不通气的情况。
二、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的相关表现
1.呼吸方面
夜间可能出现张口呼吸、打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是因为鼻子不通气,孩子被迫用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
由于鼻子不通气,孩子在白天也会感觉呼吸不畅,精神状态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容易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
2.鼻腔检查相关表现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部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团块。
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以及对后鼻孔的阻塞情况等。
三、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的评估与诊断
1.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症状,包括鼻子不通气的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打鼾、张口呼吸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
2.体格检查
检查口咽部,可见腺样体肥大时,咽后壁可能有黏液样分泌物附着。
进行鼻内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位置以及对鼻腔通气的影响程度。
3.影像学检查
鼻咽侧位X线片可辅助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等,一般认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之比大于0.6时提示腺样体肥大。
鼻咽部CT或MRI检查也可以清晰显示腺样体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四、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如果是过敏因素导致的腺样体肥大合并鼻子不通气,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减轻鼻黏膜肿胀,缓解鼻子不通气的症状。对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可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儿童适用性等。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肿胀,改善鼻子不通气的症状。尤其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但要注意冲洗的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鼻黏膜。
2.手术治疗
当腺样体肥大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已经出现了腺样体面容等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腺样体切除术,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比如要考虑儿童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是否能够耐受手术。
五、不同人群(以儿童为例)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期
婴幼儿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子不通气时,要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因为婴幼儿不会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发现婴幼儿有鼻翼扇动、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2.学龄前期儿童
学龄前期儿童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要督促孩子正确进行鼻腔冲洗等护理操作,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孩子出现打鼾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治疗。
3.有过敏史的儿童
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除了针对腺样体肥大进行治疗外,要积极寻找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比如明确是尘螨过敏的,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单、被罩等,使用防螨寝具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使用抗过敏药物后的反应,如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