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炎症指标、自身抗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胸部CT、血管造影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有肺活检等,不同检查有各自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影响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数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多,不同类型肺血管炎表现略有差异,如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中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这对于疾病的初步筛查有一定提示作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常规结果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有一定波动,但总体指标变化有其疾病相关的特征性。
2.炎症指标
血沉(ESR):多数肺血管炎患者血沉增快,炎症越明显,血沉升高越显著,其变化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不同年龄人群血沉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血沉正常参考值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mm/h,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沉正常参考值也与成人不同,可通过检测血沉辅助判断病情活动情况。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肺血管炎活动期CRP多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别差异一般不显著,但不同年龄阶段CRP正常参考值有别,新生儿CRP正常参考值<10mg/L,儿童为<8mg/L,成人<10mg/L,可作为肺血管炎炎症活动的监测指标之一。
3.自身抗体检测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诊断和评估肺血管炎的重要指标,其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细胞质型(c-ANCA)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相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ANCA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相似,但需要结合具体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例如韦格纳肉芽肿患者中c-ANCA阳性率较高,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中p-ANCA阳性率相对较高等。
其他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等也可能有异常,不同类型肺血管炎自身抗体谱有所不同,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自身抗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检测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对结果判读的影响。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可发现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等异常,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片状阴影、弥漫性浸润等,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胸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胸廓相对较柔软,肺部病变在X线上的显示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可初步提示肺部可能存在病变情况。
2.胸部CT
高分辨率胸部CT(HRCT)对肺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等,如韦格纳肉芽肿患者常表现为肺部结节、空洞形成等,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漫性渗出影等,不同年龄患者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由于肺部组织结构与成人不同,CT图像上病变的显示和判断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儿童肺部含气量相对较多,病变显示可能相对不典型,但HRCT仍能较好地发现肺部细微病变,有助于明确肺血管炎的肺部受累情况。
3.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发现血管狭窄、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对于怀疑有血管受累的肺血管炎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例如在一些累及肺血管的血管炎中,DSA可直观显示血管的异常改变,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需权衡利弊后进行,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的风险和操作难度可能不同,例如儿童血管较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技术和更谨慎的评估。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1.肺活检
经支气管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是明确肺血管炎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观察到血管壁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坏死等病理改变,不同类型肺血管炎有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如韦格纳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和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等,对于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关键意义,在进行肺活检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肺功能等因素,例如儿童肺功能储备相对较低,肺活检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后再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