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应对细菌性阴道炎,需从个人卫生、性生活、饮食、就医随访等方面着手。个人卫生要保持外阴清洁,选棉质宽松内裤并勤换烫晒;性生活要节制、注意卫生且可使用避孕套;饮食需均衡、控糖;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后规范随访。
一、个人卫生方面
1.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要注意顺序,由前向后,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清洗方式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生理结构特殊,应使用专用的儿童清洗用品,且避免过度清洗,防止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女性在经期时,要勤换卫生巾,一般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男性也应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
原因:阴道内有正常的菌群平衡,过度清洁或使用不恰当的清洁剂可能破坏这种平衡,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而经期局部环境潮湿且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勤换卫生巾可维持外阴局部相对清洁的环境。
2.内裤的选择与清洗
应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棉质内裤透气性好,能保持外阴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而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细菌繁殖。
内裤要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开水烫洗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杀菌作用。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更易滋生细菌,所以更要注意内裤的清洁和穿着的舒适性。
二、性生活方面
1.性生活频率与卫生
性生活要有节制,避免过度频繁的性生活。过度性生活可能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在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男性要清洗阴茎包皮内的污垢,女性也要再次清洗外阴,减少性交过程中带入细菌的风险。
原因:频繁性生活会干扰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菌群分布,而性生活前后的不清洁会直接将外部细菌引入阴道,增加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性生活频率和卫生,因为这类人群本身阴道局部抵抗力较弱。
2.避孕套的使用
建议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包括细菌性阴道炎相关病原体的传播。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使用避孕套是预防细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饮食方面
1.均衡饮食
要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蔬菜和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帮助身体抵御感染。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阴道黏膜,加重阴道的不适症状,并且可能影响阴道局部的微环境,使阴道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对于处于经期的女性,食用过多辛辣食物还可能导致痛经等不适症状加重。
2.控制糖分摄入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因为糖尿病患者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炎。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糖分摄入应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由医生制定合理的限制量,尽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四、就医与随访方面
1.及时就医
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外阴瘙痒等疑似细菌性阴道炎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外阴瘙痒、搔抓等,成人患者症状相对更典型。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等检查明确诊断。
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引发上行感染等并发症。例如,上行感染可能导致盆腔炎等更严重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更大影响。
2.规范随访
在确诊细菌性阴道炎并经过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随访。一般需要在治疗后复查阴道分泌物,以确定病情是否治愈。如果病情没有完全治愈,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更要加强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寻找可能的复发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有些患者可能是由于伴侣未同时治疗导致交叉感染复发,这种情况下需要伴侣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