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发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不孕及月经异常等问题,不同人群受影响表现及机制各有特点,如痛经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不孕率高,月经可出现经量增多等异常,特殊人群有其相应需关注的要点。
一、疼痛
(一)痛经
1.一般情况: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常于月经开始前1-2天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延续至整个经期。育龄期女性是主要受影响人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等有关。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随着病情进展,痛经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比如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2.特殊人群:青春期女性若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能会对其身心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因为痛经可能导致情绪焦虑等,进而影响学习和社交等方面。而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需要警惕病情的复杂性,因为此时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二)慢性盆腔痛
1.一般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可在月经间期出现,也可表现为非经期的下腹坠胀、隐痛等。这种疼痛会持续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影响睡眠、降低生活满意度等。其发生机制与异位内膜病灶持续刺激盆腔神经等有关,异位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异常生长,不断对周围神经等结构产生刺激,导致慢性疼痛的持续存在。
2.特殊人群:对于妊娠期女性,如果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慢性盆腔痛,需要格外谨慎处理,因为药物等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更多需要通过非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如物理治疗等,但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老年女性出现慢性盆腔痛,要排查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等情况,因为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多种疾病可能相互影响。
(三)性交痛
1.一般情况: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宫颈受到碰撞以及子宫收缩和向上提升等,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这种情况会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可能影响夫妻关系。其发生是因为异位病灶在性交过程中受到机械刺激,引发疼痛反应。
2.特殊人群:对于有过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性交痛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手术可能导致盆腔粘连等情况,进而影响盆腔内的解剖结构,使得性交时更容易出现疼痛。年轻女性出现性交痛,除了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外,还需要与其他可能的妇科疾病相鉴别,因为年轻女性性活动相对较多,需要准确诊断以进行合适的治疗。
二、不孕
1.一般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达40%-50%。其不孕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有关,异位内膜会引起盆腔内巨噬细胞增多、活性增强,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运输;还可能与卵巢功能异常有关,异位症常导致卵巢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足等;另外,盆腔粘连也会影响输卵管的拾卵、运输功能等。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是常见的困扰之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等。
2.特殊人群:对于有反复流产史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多方面因素。青少年女性一般不涉及生育问题,但如果是青春期就发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对未来的生育产生潜在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其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月经异常
1.一般情况: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等。经量增多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子宫肌层收缩等有关;经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等原因;月经周期紊乱与异位内膜病灶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出现月经异常,但育龄期女性相对更为常见,会影响其生活规律和身体健康。
2.特殊人群:对于更年期女性出现月经异常,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因为更年期是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高发年龄段,所以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而对于儿童期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月经异常的情况极为罕见,但一旦出现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是先天性等特殊因素导致,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