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炎是喉部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为喉部,多由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声音嘶哑等,检查有喉镜等,治疗分一般、药物等,多数预后好但儿童可能有严重并发症;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发病部位为支气管,由病毒等引起,有相应临床表现,检查有血常规等,治疗分一般、药物等,多数预后好但部分特殊人群易反复发作。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喉炎:是喉部黏膜的炎症,主要发病部位为喉部。喉部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接咽部,下连气管。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发病部位为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延伸至肺组织内。
二、病因
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也可因用声过度、吸入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等)、外伤等因素诱发。儿童喉炎还可能与喉部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儿童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发生肿胀。
支气管炎: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也是重要病因,像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另外,空气污染、吸烟、过敏反应(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气候变化等也可引发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
喉炎: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严重时可完全失音;喉部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咳嗽,多为干咳;还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这是喉炎较典型的症状,由于喉部炎症导致喉部狭窄,空气吸入困难,儿童喉炎时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肌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烦躁不安、面色发绀等表现。
支气管炎:通常起病较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随后出现咳嗽,初期为干咳,逐渐出现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促,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乏力、头痛等。
四、检查方法
喉炎:
喉镜检查: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声带充血,严重时声带表面可见分泌物附着。
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支气管炎:
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胸部X线或CT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者或病情较重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痰液检查:可通过痰培养明确致病菌,指导临床用药。
五、治疗原则
喉炎:
一般治疗:尽量少说话,使声带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饮水,清淡饮食。
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喉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喉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喉部水肿,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常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遵循医嘱。
对症治疗:如有呼吸困难,严重时需行气管切开术,解除气道梗阻。
支气管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吸入有害气体。
药物治疗:咳嗽无痰或痰少者,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者,可用溴己新、氨溴索等祛痰;有喘息症状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用药原则与喉炎中细菌感染时类似。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如呼吸频率、有无发绀等情况,用药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或有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用药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预后
喉炎: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一般1-2周可痊愈。但儿童喉炎病情变化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喉梗阻、肺炎等,预后较差。
支气管炎: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较好。但部分体质较弱、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的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影响肺功能,预后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