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需先明确诱因与评估扁桃体情况,通过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急性发作期感染来治疗,符合指征可考虑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进行预防复发宣教。
一、明确诊断与评估
1.确定反复发作的诱因
要考虑是否存在局部因素,如扁桃体隐窝内细菌残留,小儿扁桃体隐窝较深,容易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反复发作;还要排查是否有邻近器官的病灶影响,例如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倒流刺激扁桃体;另外,全身性因素也不能忽视,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生,比如一些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此类感染反复的情况。
2.评估扁桃体的形态和功能
观察扁桃体肿大的程度,是Ⅰ度、Ⅱ度还是Ⅲ度肿大。如果是Ⅲ度肿大且影响呼吸、吞咽,或者反复发炎每年发作7-8次及以上,就需要考虑手术等进一步干预措施。同时要评估扁桃体的炎症状态,是单纯的化脓性炎症还是合并有其他复杂情况。
二、增强机体抵抗力
1.饮食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调整饮食结构。儿童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物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同时要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像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对于成人来说,也需要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保证营养全面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肠道感染间接影响扁桃体,例如夏季要防止食用变质的冷饮等。
2.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不同,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成人也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过程中机体进行自我修复和免疫调节。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可以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在感染发作期要适当休息。
三、控制急性发作期感染
1.抗生素使用
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链球菌感染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常见的病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但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产生。例如,对于明确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青霉素仍然是常用且有效的药物,但需要规范用药疗程,一般要使用足够的疗程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复发。
2.局部治疗
可以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含漱的方法和剂量,避免误咽,含漱液可以清洁口腔,减轻扁桃体局部的炎症和疼痛;对于局部红肿明显的患者,还可以使用中药扁桃体敷贴等辅助治疗,但要确保药物成分安全,不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四、手术治疗的考虑
1.手术适应证
当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多,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睡眠呼吸暂停、长期发热、影响学习(儿童)或工作(成人)等情况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例如,有的儿童因为扁桃体反复发炎,导致夜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长期缺氧会影响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就符合手术指征。
2.手术禁忌证及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评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般建议在6岁以后再考虑手术,因为儿童在6岁以前扁桃体还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过早手术可能会影响局部免疫。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五、定期随访与预防复发宣教
1.定期随访
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2周进行首次随访,观察扁桃体炎症的恢复情况、机体抵抗力的改善情况等。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要随访手术创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等。
2.预防复发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复发的宣教,包括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教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判断机体抵抗力状态的方法,如观察精神状态、食欲等,当发现机体抵抗力下降迹象时及时采取措施增强抵抗力,如调整饮食、适当增加休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