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扁桃体肿大常见于感染因素(如急性、慢性扁桃体炎)、免疫因素、过敏反应及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有局部咽部不适、呼吸困难、声音改变及全身发热、乏力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感染、局部用药)及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功能或反复发作者),需综合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常见,在劳累、受凉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患者会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同时双侧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率较高,通过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该病原体。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所致。病原体在扁桃体隐窝内潜藏,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炎症反复刺激导致扁桃体增生、肿大。其病程较长,患者可能有咽部异物感、反复咽痛等表现,扁桃体表面可能不光滑,可见瘢痕、隐窝口有干酪样物等。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可能累及扁桃体,导致扁桃体肿大。比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扁桃体组织,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使扁桃体出现肿大情况,但相对较少见。
其他因素
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后,咽部黏膜包括扁桃体可发生过敏反应,出现水肿、肿大。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某些食物等,患者可能伴有打喷嚏、鼻痒、眼痒等过敏症状。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咽炎、鼻炎等炎症蔓延至扁桃体,刺激扁桃体导致肿大。例如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后流,长期刺激扁桃体,可引起扁桃体慢性炎症性肿大。
两侧扁桃体肿大的表现及影响
局部表现
咽部不适:患者可能感觉咽部有异物感、梗阻感,尤其是在吞咽时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如果扁桃体肿大明显,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影响进食,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呼吸困难:严重的扁桃体肿大可能会阻塞呼吸道,尤其是儿童咽部相对狭窄,肿大的扁桃体更易引起气道梗阻,导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长期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等。
声音改变:扁桃体肿大可能影响发声,导致声音嘶哑等。
全身表现
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
乏力:患者可能感觉全身无力,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两侧扁桃体肿大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更清晰地查看扁桃体的具体状况,比如是否有脓性分泌物、瘢痕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扁桃体炎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可能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病原体检测:如咽拭子培养+药敏试验,可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及对哪种抗生素敏感,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肿大情况复杂,怀疑有其他病变时,可能会进行颈部超声等检查,了解扁桃体周围组织情况,但一般较少作为常规检查。
两侧扁桃体肿大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抵抗力的恢复。儿童需要家长保证其足够的休息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饮食调整: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
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口腔,减轻咽部炎症,缓解扁桃体肿大引起的不适。儿童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防止误咽。
手术治疗
当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功能,或者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次数达5-6次以上,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例如,对于因扁桃体肿大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考虑手术。
总之,两侧扁桃体肿大的原因较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