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致消瘦,其通过消化吸收障碍(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胰液分泌影响营养消化,胃黏膜影响铁、维生素B12吸收)、患者进食情况改变(食欲下降、饮食习惯改变致营养摄入不足),儿童及老年等特殊人群消瘦影响更甚,患者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与调整饮食改善消化功能避免消瘦进一步发展。
一、消化吸收障碍方面
1.对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会影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还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促进食物消化。而胃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不足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会受到阻碍。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机体不能充分获取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和构建身体组织的原料。
同时,慢性胃炎还可能影响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及排出,因为胃与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关系密切,胃的炎症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影响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而胆汁和胰液是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的重要消化液。脂肪的消化主要依赖胆汁的乳化作用和胰脂肪酶的分解,若胆汁和胰液分泌及排出受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受阻,长期以往会导致机体能量摄入不足,引起消瘦。
2.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胃黏膜也是一些营养物质吸收的场所之一,比如铁的吸收。正常情况下,胃酸可使食物中的铁游离,便于铁的吸收,而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异常,会影响铁的吸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铁吸收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消瘦等表现。另外,维生素B12的吸收也与胃内的内因子有关,内因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它能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的吸收。慢性胃炎患者若存在壁细胞损伤,内因子分泌减少,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也会有消瘦、乏力等症状。
二、患者进食情况方面
1.食欲下降
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烧灼感等,这些不适症状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例如,有的患者会感觉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明显,从而减少进食量。而且,胃部的炎症刺激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抑制食欲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下降。长期食欲不佳,摄入的能量不足,也会引起体重减轻、消瘦。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挑食、厌食等情况,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身体机能的衰退。
2.饮食习惯改变
由于胃部不适,患者可能会主动调整饮食习惯,比如偏向进食细软、易消化但营养相对单一的食物,长期这样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例如,过多进食面食等碳水化合物,而忽视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也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改变,比如上班族可能因为工作忙碌,选择快餐等方便但营养不全面的食物,再加上慢性胃炎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和消瘦情况;而退休在家注重养生的患者,如果不能合理调整饮食以适应慢性胃炎的状况,也可能面临营养失衡和消瘦问题。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消瘦情况
1.儿童慢性胃炎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较高。慢性胃炎导致的消瘦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儿童可能出现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下降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不适的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儿童有慢性胃炎相关症状,如反复腹痛、食欲差等,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2.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再加上慢性胃炎的影响,消瘦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老年患者消瘦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家属在照顾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时,要注意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类,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并且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进食量和体重变化,一旦发现消瘦明显,应协助患者及时就医,评估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营养支持。
总之,慢性胃炎有可能导致患者消瘦,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饮食调整,以改善消化功能,避免消瘦等不良情况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