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评估病情需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完善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心理护理,针对不同人群安抚;术前要做好胃肠道准备、营养支持和皮肤准备,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后续恢复。
一、全面评估病情
1.详细了解病史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询问详细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反复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既往是否有腹部手术史等。儿童患者要了解母亲孕期情况,是否有异常表现等。例如,环状胰腺患儿可能在新生儿期就出现呕吐等症状,了解这些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过程。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果患者有其他重要脏器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后续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
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检查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检查要注意有无腹胀、压痛、包块等情况。通过腹部触诊初步判断环状胰腺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程度,例如是否存在肠梗阻相关的腹部体征等。
二、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果患者有呕吐等症状,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筛查是否存在感染相关的白细胞变化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正常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血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环状胰腺可能导致消化道梗阻,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例如,长期呕吐的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会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检测电解质并进行补充是很关键的。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初步观察胰腺的形态、位置以及是否存在梗阻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通过超声可以看到胰腺是否呈环状围绕十二指肠,以及十二指肠是否存在扩张等情况。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环状胰腺与十二指肠的关系,明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CT可以详细观察胰腺组织的结构,判断是否有胰腺组织异常增生等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信息。
上消化道造影:可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的情况,如“双泡征”等典型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环状胰腺以及了解梗阻的严重程度。在检查前要注意患者的禁食情况等,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合理控制造影剂的用量等。
三、心理护理与沟通
1.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安抚
对于成年患者,要向其解释病情的相关情况,包括环状胰腺的治疗方法、预后等,缓解其焦虑情绪。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治疗的必要性和大致过程,让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例如,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以及手术的大致流程等。
对于儿童患者,要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向家长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时要态度温和,通过轻柔的动作和亲切的语言安抚患儿,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例如,在进行检查和操作前,向患儿简单说明操作过程,让患儿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四、术前准备
1.胃肠道准备
术前要禁食、禁水,以减少术中呕吐引起误吸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合理安排禁食禁水的时间,一般新生儿可能需要禁食4-6小时,婴儿禁食6-8小时等。
进行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抽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胃肠道的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对于环状胰腺导致梗阻的患者,胃肠减压可以缓解腹胀等症状。
2.营养支持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摄入以维持生长发育,肠内营养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配方奶等,肠外营养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均衡供应。例如,对于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的患儿,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营养状况在术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3.皮肤准备
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清洁皮肤,防止术中感染。要注意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例如,要彻底清洁腹部手术区域的皮肤,去除污垢等,对于毛发较多的部位可以适当进行剃毛处理,但要注意避免刮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