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视力相关症状、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长期吸烟酗酒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时,需关注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相应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就医或定期监测眼底,如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眼部持续胀痛等要就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眼底,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者要定期检查眼底等以早期发现并干预眼底动脉硬化相关问题。
一、出现相关症状表现时需就医
1.视力方面
若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尤其是短期内视力明显模糊、看东西不清楚,甚至有视野缺损的情况,比如原本能清晰看到的物体,突然只能看到部分区域,这可能是眼底动脉硬化影响了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视觉功能受到损害,需要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来说,视力突然改变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的眼底病变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正常标准不同,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左右,若低于此标准且持续不改善需就医排查眼底问题。
出现视物变形,如原本平整的直线看起来变得弯曲,或者物体的形状发生扭曲,这可能是眼底动脉硬化累及黄斑等重要部位,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2.眼部不适感觉
眼部出现持续的胀痛、酸痛等不适,且休息后无法缓解。这可能是眼底动脉硬化导致眼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眼部组织的异常反应。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出现眼部不适时更应及时就医。
有闪光感,即眼睛突然看到闪光点,如同闪电般闪烁,这可能是视网膜受到牵拉等异常情况,与眼底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变化可能有关联,需要就医明确原因。
二、存在相关基础疾病需监测就医
1.高血压患者
本身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高血压是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血管承受过高压力,逐渐引起动脉硬化。如果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上述视力或眼部不适症状,或者既往有眼底动脉硬化病史,需要定期监测眼底情况,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的进展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由于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危害大,更要密切关注眼底情况,因为高血压对儿童眼底血管的损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视觉健康。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并发眼底动脉硬化的风险较高。糖尿病会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眼底视网膜血管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动脉硬化等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情况,不管是否有眼部不适感觉,都要立即就医,因为糖尿病性眼底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孕期身体激素等变化可能会影响眼底血管状态,更要加强眼底监测,因为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会使眼底病变进展加快。
三、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需注意排查
1.长期吸烟酗酒者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酗酒者酒精会对血管产生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也不利于血管健康。这类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视力或眼部不适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的迹象。例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关注眼底血管的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干预。对于青少年中出现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情况,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应引起重视,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对血管的损害是长期累积的,可能会在成年后显现出眼底动脉硬化等问题。
2.高脂饮食且缺乏运动者
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包括眼底血管的动脉硬化。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质等物质更容易在体内堆积,加重血管负担。这类人群要关注自己的眼底健康状况,如有视力变化等情况及时就医。比如,长期高脂饮食且很少运动的中年人,应注意监测眼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和血管病变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关的症状,及时就医可以早期干预,延缓病情发展。对于儿童青少年中存在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的情况,虽然儿童时期血管病变相对不明显,但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其未来的血管健康,应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关注眼底等相关健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