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咽喉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慢性咽喉炎由局部或全身因素导致,有咽部不适等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饮食等预防,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咽喉炎的定义
咽喉炎是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二、急性咽喉炎
1.病因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见于儿童,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容易传播导致儿童急性咽喉炎。
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往往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继发感染,如过度疲劳、受凉等情况后易发病。
2.症状
局部症状: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喉疼痛而拒食、哭闹不安。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成人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儿童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能有较高热,甚至出现惊厥等情况。
三、慢性咽喉炎
1.病因
局部因素
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如果急性咽喉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咽喉炎,这在儿童中也可能发生,若儿童急性咽喉炎反复感染,就容易发展为慢性。
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鼻腔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入咽喉部,长期刺激咽喉黏膜,例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发慢性咽喉炎。
咽部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扁桃体炎、牙跟炎等,炎症蔓延至咽喉部,导致慢性咽喉炎。
全身因素
贫血: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咽喉部黏膜容易反复发生炎症,对于儿童来说,严重贫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增加患慢性咽喉炎的风险。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长期可引起慢性咽喉炎,尤其在一些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易发生。
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等,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喉部,导致慢性咽喉炎。
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出现咽喉部不适等症状,引发慢性咽喉炎。
2.症状
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能会咳出少量黏痰,常需清嗓。儿童可能因咽部不适而出现频繁清嗓的动作,但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家长仔细观察。
四、咽喉炎的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急性咽喉炎时可见咽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儿童咽喉部可能因炎症而显得更为红肿;慢性咽喉炎时可见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咽喉炎如果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对于儿童,血常规检查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血细胞变化来初步判断感染类型。
病原体检测: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致病病原体,例如在怀疑有特殊病毒感染时,进行病毒特异性检测等。
五、咽喉炎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1.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对于各个年龄人群,都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儿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接触污染源: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接触。对于有鼻腔、鼻窦等邻近器官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炎症蔓延至咽喉部。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引发咽喉炎。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帮助儿童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包括咽喉部的感染。
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出现咽喉不适等症状,应谨慎用药,尽量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多喝水、保持咽喉部湿润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