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孕吐吐出血可能是剧烈呕吐致食管或胃黏膜损伤,也可能是原有上消化道疾病加重所致,需及时就医评估,针对不同原因处理,孕期要注意药物安全、关注心理,出血期间按建议调整饮食。
一、可能的原因
(一)剧烈呕吐致食管或胃黏膜损伤
1.孕期生理因素: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会使孕妇出现孕吐反应。在妊娠早期,hCG水平快速上升,约50%-90%的孕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孕吐。当孕吐较为剧烈时,频繁的呕吐动作会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同时剧烈的呕吐可能使食管或胃的黏膜受到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出血。例如,剧烈呕吐时腹压急剧升高,冲击胃部和食管,造成黏膜撕裂等情况,就可能出现吐出血的现象。
2.个体差异:不同孕妇对孕吐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孕妇孕吐反应特别强烈,持续时间长且呕吐力度大,相比孕吐反应较轻的孕妇,发生食管或胃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更高。这与孕妇的体质、既往胃肠道功能等因素有关。比如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既往有胃食管反流病史,在孕期孕吐时更容易出现黏膜损伤出血的情况。
(二)原有上消化道疾病加重
1.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孕妇原本就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精神心理因素(如对怀孕的担忧等)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影响,可能导致溃疡病情加重。孕吐剧烈时,胃酸分泌等情况的变化可能刺激溃疡面,引起出血。研究表明,有既往溃疡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无溃疡病史者升高。例如,原本存在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灶在孕吐的冲击下,黏膜破损处血管破裂,就会出现吐出血的情况,血液的颜色可能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是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色或咖啡色(取决于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等因素)。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虽然孕妇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孕妇本身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孕期剧烈孕吐时,腹压的变化可能导致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一定人群分布特点,某些地区有特定的发病因素,如病毒性肝炎等。当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孕妇发生剧烈孕吐时,腹压突然增加,使曲张静脉承受的压力增大,从而破裂出血,出现吐出血的症状。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医评估
一旦孕妇出现孕吐吐出血的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胃镜等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能反映出血的严重程度。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例如,通过胃镜可以清晰看到是否有食管黏膜撕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灶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情况。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
1.食管或胃黏膜损伤:如果是因剧烈呕吐导致的食管或胃黏膜损伤出血,一般需要暂时禁食,让受损的黏膜得到休息。然后根据情况给予抑酸等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可以减少胃酸对损伤黏膜的刺激,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同时,会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等情况,如血压、心率等,观察出血量的变化。如果出血量较少,经过禁食、抑酸等治疗后,黏膜可能逐渐修复愈合。
2.原有上消化道疾病加重:对于因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引起的出血,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溃疡面出血,可能需要继续抑酸治疗,还可能会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果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相对较为危急,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治疗措施,如内镜下止血等方法。
(三)特殊人群(孕妇)的注意事项
1.孕期安全:孕妇本身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在处理孕吐吐出血情况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很多药物在孕期有一定的禁忌,医生会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孕吐本身就可能给孕妇带来不适,吐出血的情况会加重孕妇的焦虑情绪,所以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饮食调整:在出血期间,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管理。暂时禁食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能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黏膜的修复。例如,避免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不利于受损黏膜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