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慢性有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和药物治疗(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喘息、病情变化快,用药谨慎需密切观察;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恢复慢易有并发症,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孕妇用药慎,先非药物治疗,需用药遵医嘱且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
一、支气管炎的症状
急性支气管炎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全身不适、疲劳等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持续3-5天。
呼吸道症状: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咳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咳嗽可延续2-3周,若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多见于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合并喘息时。
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嗽程度因病情而异,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例如一些长期吸烟的中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较长,咳嗽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变为黏液脓性或黄色脓痰。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多由合并支气管痉挛或伴有哮喘引起。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二、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尤其是儿童,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加重病情。例如儿童支气管炎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温暖的环境可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多饮水:多饮水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鼓励多饮用温开水,每日摄入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一般成人每日饮水1500-2000ml左右,儿童则按体重适当调整。
药物治疗
止咳祛痰药物: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可用于干咳,但儿童应避免使用中枢性强镇咳药,可选用小儿止咳糖浆等相对温和的止咳祛痰药;溴己新、氨溴索等药物可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咳痰症状,成人可使用氨溴索片,儿童则有氨溴索口服液等剂型。
平喘药物:当患者伴有喘息时,可使用平喘药物。如支气管舒张剂,氨茶碱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现在也有吸入性的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相对更安全,适用于喘息症状明显的患者。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可根据病情选用抗感染药物。如明确有细菌感染,成人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儿童则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的药物。而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
三、不同人群支气管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特点:儿童支气管炎较成人更容易出现喘息症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儿童的呼吸道较狭窄,炎症时更容易发生梗阻。例如婴儿患支气管炎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症状。
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体温、精神状态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儿童直接吹风。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水分。
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支气管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病情相对较重,恢复较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注意事项:老年人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在治疗过程中,要鼓励老年人适度咳嗽排痰,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诱发基础疾病发作。
孕妇
特点:孕妇患支气管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孕妇的呼吸功能可能会因为子宫增大而受到一定影响,病情变化可能相对复杂。
注意事项:孕妇出现支气管炎症状时,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休息、多饮水等。如果需要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有无胎动异常等,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